• 经常刮胡子,胡子会越来越粗吗?

    刮胡子不会改变胡须的粗细,所谓“越刮越粗”只是生理错觉。包括胡须在内的毛发都是从毛囊中生长出来的,它的粗细受到毛囊结构的影响。而毛囊的结构与基因以及激素水平有关,跟刮胡子这个行为并没有直接关系。

  • 纯母乳喂养越久越好?

    并不是,随着年龄增长,宝宝需要更丰富的营养素,母乳喂养时间过长、比重较大会影响宝宝适应成人食物,可能会营养不良。国家卫健委《婴幼儿营养喂养评估服务指南(试行)》推荐0~6月龄婴儿纯母乳喂养,不需要添加水和其他食物。6月龄后应在母乳喂养基础上添加辅食,24~36月龄幼儿应开始逐步适应成人食物和饮食习惯。

  • 汉堡是“垃圾食品”吗?

    这种说法不严谨。 汉堡被很多人视为“垃圾食品”,认为它高热量、高脂肪、没营养。其实,这有点冤枉汉堡了。 目前在营养学上还没有关于“垃圾食品”的定义。事实上,食品本身并无绝对的好坏之分,关键在于整体的膳食结构和食用方式。 汉堡上下层的两片面包能为我们提供碳水化合物,基本可以满足一餐的需求;中间层的肉饼可以提供优质蛋白质,保证一餐的蛋白质摄入;夹的蔬菜含有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夹层有芝士的汉堡还能帮我们补钙。 从食材搭配上看,汉堡实现了主食+肉类+蔬菜的饮食结构,食材搭配得当。可以说“汉堡虽小,营养俱全”,并非人们口中的“垃圾食品”。 图:自己拍的 汉堡真正的问题是:有些汉堡分量很大、...

  • 防震抗震 6 大谣言,千万不要再信了!

     5 月 12 日全国防灾减灾日,这个特殊日子的设立源于 2008 年汶川大地震,旨在唤醒全社会对灾害防范的关注与行动。而地震作为最具破坏力的自然灾害之一。而关于地震,网络上流传的种种谣言,又成了"次生灾害"。 造谣者通过假冒权威、嫁接伪科学、滥用 AI 技术等手段传播虚假信息,一方面加剧了大众对地震的恐慌,侵蚀社会信任资源,另一方面也导致错误防震方法的传播,可能给防灾减灾带来负面影响。因此,科学辟谣梳理了 6 条常见地震谣言和误区,帮助公众构筑科学防灾的知识屏障。

  • 血糖高,主食越少吃越好?

    这是一个常见误区。糖尿病患者需要适当限制主食,目的是控制总热量、优化饮食结构,从而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但是,“限制”不代表“不能吃”,更不代表吃得越少血糖就能控制得越好。

  • 2025年4月科学领域流言榜来了→

    1.中考体测,孩子使用“氮泵”成绩会更好? 流言:给孩子使用“氮泵”,能够提高孩子运动水平,体育测试成绩会更好。 真相:不要这么做,该行为可能影响孩子的健康。 “氮泵”主要成分是咖啡因和肌酸(或丙氨酸),有的还含有牛磺酸,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咖啡因。它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能够提高警觉性和专注度,减少疲劳感,从而在短时间内提升运动表现。但青少年不建议摄入咖啡因,且不说效果可能非常有限,还会带来不良后果,尤其是大剂量摄入时。比如造成心跳加速、头晕、呕吐等不良反应,严重时甚至会影响内脏器官健康和大脑发育,干扰正常睡眠,造成心理及生理上的多重负担。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2.蓝莓表面的白霜是农...

  • 太阳能板释放有害电磁辐射,对人体有害?

    这种说法完全没有科学依据。太阳能板的核心技术基于光伏效应,通过半导体材料(如硅)直接将太阳光转化为电能,这个过程中产生的是非电离辐射,与X射线、核辐射这类电离辐射完全不同,不会损伤DNA,也没有致癌性。

  • 长期吃止痛药会上瘾?

    这是一种常见的误区。我们日常在药店能买到的大多数止痛药都属于非阿片类止痛药,其中最常见的一类是非甾体类抗炎药,比如布洛芬、阿司匹林等。这类药物不具备成瘾性,在说明书或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是安全、有效的。

  • 量子鞋垫能治百病?别让伪科学掏空你的钱包!

    流言:“量子鞋垫能治百病” 近日,一款号称“疏通经络、平衡内脏”的量子鞋垫火遍网络。除了量子鞋垫,市场上还有量子手环、量子水等产品宣称有“治病”的神奇功效。 流言分析:其实,这些说法毫无科学依据。 尽管量子技术已经有很多靠谱的应用,但这些应用的产品或仪器大多不是随便能买到的。像量子计算机、量子通信设备和量子传感设备,通常都是很复杂的装置、价格也贵。 最近,一款号称“疏通经络、平衡内脏”的量子鞋垫火遍网络。据央视网报道,商家宣称内置 14 颗“量子芯片”,能渗透人体 20~30 厘米,可平衡内脏功能,售价达 68 元。 图源:央视网截图 其实在很多购物网站上,很多东西前面都带着“量子”两个字,...

  • 买到的橘子果皮变蓝是发霉了,吃了会中毒,不能吃?

    这种说法并不准确。橘子果皮变蓝通常是由于果皮表面的蜡质层与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而非发霉。例如,橘子可能在采摘、运输或储存过程中接触到含铜或铁的农药残留,这些金属离子与果皮中的天然成分反应,形成蓝色或绿色的化合物。这种现象虽然看起来不寻常,但并不表示橘子已经变质或发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