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沿 | 一根玻璃丝,竟能把世界连在一起?

    一根玻璃丝? 是的,这根玻璃丝叫光纤。 它细细的、透明的,而且有着一定的柔韧度,因为能够引导光沿着它跑,所以人们称它光导纤维,简称光纤。 光纤是玻璃做的吗? 对,又不对!把洋洋和妈妈联系在一起的光纤其实叫石英玻璃光纤,它的主要成分是石英,化学名称是二氧化硅。它和我们日常用来建房子的沙子的主要成分是相同的,但制造光纤的材料需要有很高的纯度,所以必须想办法除去杂质。 其实,除了玻璃(石英),塑料也可以用来制造光纤,满足不同的需要。 光纤为什么能让光沿着它跑呢?因为有全反射效应在起作用。 光纤很厉害吗? 当然!一条高速公路有10个车道,就已经超级宽了。但如果我告诉你,光纤就好比是有上万个车道的信息...

  • 秋冬季设施番茄科学施肥技术

    施肥原则 1、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合理确定有机肥种类与用量,调整氮磷钾化肥用量,非石灰性土壤及酸性土壤需补充钙、镁、硼等中微量元素。 2、根据作物产量、茬口及土壤肥力合理分配化肥,大部分磷肥基施,氮钾肥追施。生长前期不宜频繁追肥,重视花后和中后期追肥。推荐施用增效肥料,提高肥料利用效率,降低养分损失。 3、推广滴灌施肥技术,遵循少量多次的灌溉施肥原则,做到控水控肥、提质增产、提高水肥利用效率。 4、土壤退化的老棚需进行秸秆还田或施用高碳氮比的有机肥,少施禽粪肥,增加轮作次数,减轻土壤盐渍化和连作障碍。 5、土壤酸化严重时应适量施用石灰调理土壤。 6、施肥与高产栽培结合,选育高产耐密品种,提...

  • 未来,农民能坐在家里种田吗?

    “鋤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你一定再熟悉不过了。 正如诗中描述的那样,农民在田里劳作是非常辛苦的。不过,历经千余年的发展,农民种田早已发生了很多变化。 随着现代农业科技快速发展、不断升级,农民的劳作是不是变得很轻松了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种田主要有哪些步骤。 种田主要有4个步骤:耕、种、管、收。 耕,就是耕地。定期翻耕土地,可以让土壤更加疏松透气。这样,水、肥料和空气都可以更好地“抵达”农作物根部,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 种,就是播种。农民通常要按照一定的数量和方式,把农作物的种子播撒到土壤中。 管,就是田间管理。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会“口...

  • 过去几十年影视圈最难的问题,AI能解决吗? | AIGC新职业观察

    十多年前的一档节目中,当时是执行总导演的陈坤问了节目总导演张艺谋一个问题: “为什么不把我们中国的‘饕餮’做得像异形一样拥有智慧?” 当时,张艺谋给出的答案是:“我们的预算有限。”如果让饕餮具有跟人交互的能力,那么需要更多的篇幅去呈现,这也意味着作品背后要有更多特效。 可站在今天AI发展的历史节点回看十年前,现在的AI也许可以给陈坤一个更好的答案——用AI做影视。 今年7月,陈坤团队制作的原创奇幻微短剧《山海奇镜之劈波斩浪》正式亮相快手平台,十多年前想为中国传奇神兽赋予智慧生命的愿望,最终借助AI初步实现。 《山海奇镜》剧照 最近,科普中国对话了中国第一家AI原生影视公司星贤文化创始人陈坤,...

  • 秋雨之后防湿寒

    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人体外感秋雨的湿冷,会出现头痛头沉、鼻塞喷嚏、肢体酸紧、发热咳嗽等症状。淋雨后宜尽快脱掉湿衣,温水洗浴,保证休息,预防呼吸道感染。 淋雨之后,喝姜汤能驱寒。居家搭配一份“芫白胡椒汤”,同样能发汗解表、暖身散寒。芫即芫荽(香菜),白即大葱根部的白段。以香菜、葱白和胡椒为主料,调味煮汤,既美味又保健,能发汗解表、散寒化湿。《本草纲目》称“芫荽性味辛温香窜,内通心脾,外达四肢”。香菜味辛性温,具有发汗解表、通达阳气的功效,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胡萝卜素、维生素B,还含微量元素如钙、铁、锌等,能预防感冒、促进消化。胡椒性味辛热,含辣椒碱、胡椒林碱等成分和芳香油,温中散寒,止...

  • 牛奶是给小牛喝的,不是给人喝的?关于乳制品的九大流言与真相→

    乳制品营养十分丰富,可以作为日常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成人每天摄入 300~500 毫升牛奶或等量乳制品,但实际中国人平均每天的摄入量仅有 100 毫升左右。除了有些人不习惯乳制品的味道,也有些人是因为听信网络上的一些流言而不敢喝奶或不愿喝奶。这里我列举了九个最常见的乳制品流言与真相,希望对大家全面理解乳制品及其健康益处有所帮助。 版权图库图片,不授权转载 牛奶是给小牛喝的,不是给人喝的? 真相:牛奶是人类重要的食物来源,已有数千年食用历史。解读:首先,人类消费牛奶及其制品的历史已有数千年,早已融入人类饮食文化。其次,驯化动物并为人类提供肉、蛋、奶等食物是人类征服自然的...

  • 弘扬科学家精神,点燃科学梦想——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开展“荆楚科普大讲堂”活动

      9月24日,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联合华中科技大学附属花城中学共同开展“荆楚科普大讲堂”活动。活动特别邀请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冯丹作科普报告。   冯丹教授用生动详实的案例,带领学生们回溯了我国计算机技术发展的辉煌历程。从我国第一台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107计算机”的诞生,到当前高性能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中国计算机技术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背后凝聚了一代代计算机科学工作者的辛勤付出。冯丹教授以我国早期计算机科学家夏培肃先生的科研故事为例,讲述了夏培肃先生在自主研发107型通用计算机和高性能计算领域所做出的突出贡献,以及她甘为人梯,鼓励年轻一代投身我国计算机技术创新的故事。正是在夏先生的...

  • 鱼利稻,稻利鱼,但你知道为什么要在稻田里养鱼吗?

    大自然中的鱼都生活在哪里?小溪、河流、湖泊、水塘,还有海洋……很多有水的地方,都有鱼的身影。 稻田里也有很多水,鱼能不能在稻田里生活呢? 当然可以啦。早在2000多年前,勤劳而智慧的中国农民,就开始在稻田中养鱼了。 首先,生活在稻田里的鱼不用为了吃的而发愁。稻田里不仅有浮萍、水草等水生植物,还有许许多多的浮游生物,以及一些会对水稻造成危害的虫子。对于鱼来说,这些都是天然的食物,以它们为食,就可以少吃或者不吃人工饲料。而对于水稻来说,鱼就像敬业的保镖,可以帮忙对付害虫和抢夺营养的水草。 另外,鱼排出的粪便可以为水稻提供养分。它们在稻田里游来游去,还会搅动泥水和土壤,让水稻的根系更容易获得氧气。...

  • 50年攻关!我国为什么一定要自研国产大飞机?

    2024 年 10 月 12 日,《航空知识》主编、编审王亚男在科普中国·星空讲坛“探秘星河 逐梦九天”主题场带来演讲《在奋斗中突围——中国商用飞机之路》,为我们讲述中国商用飞机的发展历程。 以下是王亚男的演讲节选: 大家好,我是王亚男,我是《航空知识》杂志的编辑,今天我分享的话题叫做《在奋斗中突围——中国商用飞机之路》。 中国人为什么要造自己的大飞机? 中国人对于飞机的理想其实很早,在莱特兄弟首飞 6 年之后的 1909 年,中国人冯如就在美国试飞了属于中国人的第一架飞机。这架飞机的性能当时全面碾压了美国的莱特和柯蒂斯的飞机,引发了美国人深深的忧虑,当时的美国报纸上如此评价冯如,说“在飞行器...

  • 每摘一串香蕉,就会有一棵香蕉树失去生命?

    流言 “每摘一串香蕉,就会有一棵香蕉树失去生命” 前段时间果农采摘香蕉的视频在网上广泛流传,视频中果农是通过“砍树”来采摘香蕉的,看起来每采收一串香蕉,就要伐倒一棵“香蕉树”,也就是一棵香蕉树失去生命。 流言分析 并非如此。 其实香蕉并没有真的失去生命。严格意义上来说,香蕉其实不是“树”,更像是“草”。香蕉采收,其实是在砍“香蕉草”。而且果农砍倒的,是香蕉的“假茎”,香蕉真正的茎其实埋在土里面,并没有被破坏,第二年从这里还会长出新的香蕉假茎。 最近在某一档综艺节目中,有嘉宾听到香蕉树在果实成熟之后就要被被砍伐,引发众多网友惊诧,“每摘一串香蕉就有一棵树失去生命”也成为了热议的话题 。 其实,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