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孔肯雅热刷屏,夷陵区有没有?该怎么预防?

    近期国内某地报告发生登革热本土疫情和基孔肯雅热输入导致的本土疫情暴发,迅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那什么是基孔肯雅热?与登革热又有哪些不同?我们夷陵区有没有?会不会引起传播流行……有没有什么办法防控? 不慌,听夷陵疾控一一为您解答。 图片由即梦ai生成01什么是基孔肯雅热?基孔肯雅热(Chikungunya Fever,CHIKF)是一种因感染基孔肯雅病毒导致以发热、关节痛/关节炎、皮疹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毒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白纹伊蚊、埃及伊蚊叮咬传播。 图源:北京疾控中心02与登革热又有哪些不同?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都由伊蚊传播,主要发生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发病初期都有高热、头痛、关节和肌肉疼痛等...

  • 入伏了,做个健康的“吃瓜群众”

    7月20日进入“头伏”,一年中最闷热的日子眼看就要到了。老话常说“夏天多吃瓜,身体顶呱呱”。酷暑时节,人体汗液蒸发慢、散热不畅,感到疲倦口渴时,吃些清甜爽口的瓜果,能滋养五脏。 《黄帝内经》提出“五色入五脏”,五色,即赤、青、黄、白、黑。在膳食营养方面,强调“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古人记载的五果为枣、栗、桃、杏、李,五菜为葵、韭、藿、薤(xiè)、葱,如今则泛指各类瓜果蔬菜。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当个合格的“吃瓜群众”吧。 红色入心 咬一口红瓤西瓜甘甜爽口,既能止渴生津,又能入心经,是清心降火、清解暑热的好东西。要是榨成汁喝,不妨连洗干净的瓜皮一起榨——中医里瓜皮可是能入药...

  • 病毒纳米纤维技术:精准猎杀癌细胞的 "生物智能武器"

    癌症治疗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正在改写医学教科书。香港中文大学研究团队近日公布的 "噬菌体" 新型病毒纳米纤维技术,通过重构病毒结构实现精准靶向癌细胞,在动物实验中展现出远超传统疗法的疗效,为攻克实体瘤提供了全新思路。 让病毒成为 "抗癌特种兵" 传统癌症治疗常面临 "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的困境,而新型病毒纳米纤维技术的核心突破在于构建了 "生物智能递送系统"。研究团队选取对人体无害的噬菌体作为基础载体,利用基因编辑技术为其装上 "癌细胞识别器"—— 能够特异性结合肿瘤细胞表面抗原的多肽序列。同时,通过纳米纺丝技术在病毒表面构建纤维网络,使其既能携带治疗 payload(如光敏剂、小分子药物),...

  • 登革热高发季,身体发出的5个“红色预警”别忽视

    炎夏来临,雨水增多,一种由伊蚊传播的急性病毒传染病——登革热也进入高发季。世界卫生组织(WHO)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登革热报告病例激增至580万,病死率约1%。东南亚、西太平洋地区和美洲热带国家是重灾区,我国南方多地也面临输入与本地传播风险。登革热病毒有4种血清型,感染一种型别康复后,仍可能感染其他型别,且后续感染更易发展为重症。早期识别登革热,特别是其可能发展为重症的危险信号至关重要。它并非普通“感冒发烧”,忽视其预警信号可能错过最佳治疗窗口期,导致严重出血、休克甚至器官衰竭。了解这些身体发出的5个“红色预警”,就是为自己和家人争取宝贵的应对时间。 1. 突发高热(39-40°C):...

  • 面对突发暴雨洪涝灾害,公众如何做好自我保护?

    每年6~8月份降水增多,我国大部分地区河流进入主汛期。面对突发的暴雨洪涝灾害,公众应从预防意外伤害、注意饮用水安全、防止病从口入、注意环境卫生四个方面做好自我保护。

  • 即将入伏!今年的三伏天只有30天?什么时候最热?

    审核专家:叶海英 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中国气象报社)新媒体中心副主任 本周日,将迎来一年中最闷热的时段——三伏天。民间常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如何判断是否“入伏”?为什么三伏天有长有短? 什么是三伏天? 三伏天通常出现在小暑和处暑之间,也就是阳历7月中旬至8月中旬,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也具有天气太热,宜伏不宜动的意思。 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湿度最大、气压最低、风速最小的闷热时段。 今年三伏为何是30天? 今年三伏天7月20日入伏,8月18日出伏,共计30天,将打破近十年“40天长三伏”的惯例,成为近年来“最短”的三伏天。 三伏天的推算,依...

  • 实测11款,100%检出甲醛!你买的“捏捏乐”可能有毒

    如今,“捏捏乐”玩具凭借着软萌可爱的造型和随意揉捏的特性,迅速在年轻人和儿童群体中流行。 随着市场热度攀升,部分消费者反映这类玩具存在异味明显、容易破损等问题,有家长担心,“捏捏乐”玩具里是否有看不见的化学危害,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01 “捏捏乐”成解压新宠 热销背后暗藏隐患 “捏捏乐”是一种新兴的可揉捏、挤压、慢回弹的解压玩具,市场上“捏捏乐”色彩十分丰富,各种动物、食品等造型层出不穷,吸引了不少中小学生。 这类玩具价格从一元到五元不等,销量很好,特别是学校周边的一些超市,货架上的“捏捏乐”玩具常常供不应求。 02 实测11款“捏捏乐”100%检出甲醛 或危害儿童健康 检测机构从消费者最为...

  • "女猪倌"打造"4S"店 惠企利民进万家

    在湖北宜昌夷陵鄂西山区生猪养殖产业带,有这么一位被乡亲们亲切称为"向姐"的女企业家,她曾是某知名上市企业高管,放弃百万年薪及公司股份,个人投入2000余万元,于2020年返乡创立了宜昌力牧农业有限公司。宜昌力牧公司致力打造“4S”品牌,开展优良种猪选育,面向社会提供健康优质的种猪苗和仔猪。目前公司存栏母猪600余头,后备母猪1000余头。近3年来累计向夷陵区养殖户提供优质种猪、仔猪苗6000余头,让利30余万元,辐射带动宜昌周边地区近万户发展生猪健康养殖,用优质的社会化服务赢得了良好口碑。   种猪优选(Supply):近年来,市场上存在将生产性能低下的猪种充当种用种猪,导致市面上种猪有质量...

  • 汛期有前后之分?前汛期转入后汛期,科学防汛这样防→

    每年夏季一到,“汛期”一词就会频繁地被提及,关于汛期,我们需要了解的内容很多,汛期有前汛期和后汛期之分,这个知识有点“冷”。 01什么是汛期? 汛期是指在一年中,江河、湖泊等水体因季节性降水或冰雪融化导致水位显著上涨的时期。由于受太阳辐射、大气环流等自然因素驱动,导致河流水位上涨,具有显著的地域性和周期性特征。 02什么是前汛期? 前汛期是季风气候区特有的水文现象,特指每年雨季初期由冷暖空气持续对峙引发的集中强降雨阶段。在我国华南地区通常发生于4-6月(称“龙舟水”),长江流域则表现为6-7月的梅雨期。其形成源于冬季风与夏季风的“拉锯战”:南下的冷空气与北进的暖湿气流在华南至江南一带形成准静止...

  • 1935.3克样品,首次揭示!

    月球样品又有新发现!嫦娥六号揭示月背演化密码 7月9日,中国科学院发布嫦娥六号月球样品系列研究成果,四项重磅研究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这些成果分别揭示了月背岩浆活动、月球古磁场、月幔水含量、月幔演化特征,首次让人们得以了解月球背面的演化历史,为破解月球“二分性”之谜提供了关键证据,更刷新了人类对太阳系天体演化的认知框架。 ——校准“月背时钟”。嫦娥六号从月球南极-艾特肯盆地带回的1935.3克样品,首次证实月背采样区分别在约42亿年前和28亿年前经历了两期不同的玄武质火山活动,表明月背的火山活动时间跨度广泛,整体上比嫦娥五号在月球正面采样揭示的约20亿年前的岩浆活动更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