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赋能 打造“绿色智慧粮仓”

    7月9日,湖北绿秀粮油集团有限公司内机械轰鸣,中心粮库能力提升项目正在火热建设中,工人们在仓容9000吨的粮仓外有序施工,仓顶太阳能光伏板已完成铺设,即将投入使用。   “通过光伏发电既能实现绿色储粮,也能降本增效,像我们这个成品粮库温度常年保持在18度以下,安装了光伏以后,用电实现了自发自用,节约用电成本,保证粮食质量安全。”湖北绿秀粮油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万博介绍道。   据了解,湖北绿秀粮油集团有限公司是夷陵区唯一一家国有粮食企业,承担着夷陵区12750吨区级储备粮存储任务,其中存储稻谷原粮11350吨、成品储备大米980吨。   为了提升储粮条件,2024年5月,该公司实施中心粮...

  • 解水忧、兴水业、护生态——滇池流域现代化灌区建设见闻

    盛夏时节,滇池南岸生机盎然。昆明市晋宁区晋城街道回龙村的农田边,农户郑金掏出一张农业用水卡,在自家地头旁的智能取水机上一刷,电子屏随即亮起,水流顺着地下管网以喷灌形式精准浇灌菜苗。 “现在刷卡就能出水,再也不用担心干旱缺水。”郑金说,家里种了8亩上海青、油麦菜等蔬菜,农业用水需求较大。以前农田灌溉要从滇池里抽水,费时费力,现在刷卡取水不仅省力,精准喷灌还降低了用水成本。 昆明市晋宁区晋城街道回龙村村民郑金正在刷卡取用农业用水。新华社记者熊轩昂 摄 晋宁区是云南重要的鲜切花和蔬菜产区,但区域内长期存在水资源分布不均、农业产业发展与区域生态保护治理矛盾凸显等情况。 转变来自晋宁区于2024年3月...

  • 小暑时节防“暑湿”

    新华社北京7月6日电(记者田晓航、唐紫宸)7日将迎来夏季的第五个节气“小暑”。中医专家表示,小暑正值“三伏”头伏前后,气温持续升高、降水增多,空气湿度大,体感闷热难耐,养生防病应从“暑”和“湿”两方面着眼,注重益气生津、健脾祛湿。 “中医理论认为,暑多夹湿,‘暑湿’二邪夹杂,容易引发许多健康问题。”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赵昕说,小暑节气容易出现湿邪困脾,脾失健运,导致腹胀腹泻、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同时,暑热最易耗气伤津,造成心血暗耗,导致血压波动、胸闷心悸、头晕乏力等,因而这一时期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 “暑邪易伤气阴,此时养生应以益气生津为首。”赵昕说,中医提倡酸甘化阴...

  • 7月推荐你吃这些“当季宝藏水果”,吃对了更健康

    又到了七月,阳光火热、暑气正浓,也是各类水果集中上市的季节。 这个时候的水果不仅鲜甜多汁,营养也很丰富,是补水消暑、提振食欲的好选择。今天就带大家一起看看,7月有哪些“当季宝藏水果”,吃对了更健康! 1.无花果 虽是“糖包子”,但高膳食纤维 7月,一些地方的无花果已经成熟陆续上市。有“树上的糖包子”之称的无花果,以其绵软一咬流蜜的美味让人欲罢不能,但这种让人难以抗拒的美味,也让不少人担心自己会不会血糖爆表。 的确,新鲜无花果含糖量高达 16%~20%,比芒果、甜瓜都高,只比香蕉低一点。血糖生成指数(GI)和血糖负荷(GL)也在中等水平,前者为 60,后者约 11。 因此,如果你血糖控制得不好...

  • 专家:高血压患者勿随意停药、减药

    中新网上海7月3日电(陈静 彭倩)记者3日获悉,一位37岁的高血压患者张磊(化名)脑干出血15ml,命悬一线,上海专家为其精准手术清除血肿,最大程度保护神经纤维。经历一个月治疗后,奇迹发生了:张磊能无障碍语言交流、自主进食,四肢肌力恢复至4级(接近正常),大小便完全自控。这打破了“15ml脑干出血非死即重残”的一般医学预判。 据介绍,脑干由延髓、桥脑和中脑组成,堪称人体的“生命中枢司令部”。由于脑干位于大脑核心位置,通常脑干出血量<5ml(少量),可能出现面瘫、复视,随时可能因水肿引发呼吸骤停;5ml~10ml(中量)即为高危,会发生意识模糊、吞咽困难,常需呼吸机维持生命;当出血量>10ml(...

  • 基因筛查,为新生儿健康上把“安全锁”

    图为工作人员在进行遗传性疾病基因检测芯片扫描。 图为二十三项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试剂盒。 图为遗传性耳聋相关基因检测芯片加样。 编者按 新生儿疾病筛查不仅是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减少出生缺陷的一道关口,更是助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环节。6月28日是“国际新生儿筛查日”,本报推出专题报道,为公众科普新生儿筛查相关知识,帮助家长了解宝宝出生后需进行的健康“安检”。 ==============================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出生缺陷三级防控的最后一关,也是宝宝出生后的第一道“安检”。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检测成本的大幅度降低,其在临床的应用已贯穿从孕前到孕中再到新生儿的所...

  • AI驱动法治变革,专家共探智能司法新图景

    科普时报记者 陈杰 “科技是社会变化重要内因,‘懂AI’已成为优秀法律人的基本要求。”6月29日,上海市法学会副会长、上海市律师协会会长、上海法律科技协会会长邵万权在“法律AI的黎明——第九届新兴法律服务业发展论坛”上表示,在AI与法律深度融合的时代,法律服务生态正经历结构性重塑。 论坛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新兴法律服务业领域的300余位顶尖专家、科技先锋以及知名企业、高校和律所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法律与AI深度融合的前沿趋势。 论坛现场。主办方供图 论坛同期推出“智法同行”——法律AI公益课,致力于打造“法律+AI+公益”的创新生态。启动仪式上,蒋惠岭、上海市企业法律顾问协会执行副会长赵利、...

  • 第一期“科聚新声”网络新媒体主题沙龙打响“科学破壁战”

    科普时报记者 毛梦囡 6月28日下午,由中国科技新闻学会主办的第一期“科聚新声”网络新媒体主题沙龙在国家科技传播中心成功举办。 本次沙龙以“科学破壁战:当硬核知识撞上流量时代”为核心主题,重点关注在短视频与社交媒体浪潮中,科技内容的有效传播与科普形式的创新突破,邀请在科技自媒体领域深耕多年的专业人士分享他们的观点与见解。 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副主任、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孟令耘在致辞中表示,以短视频、社交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凭借其强大的连接力、渗透力和感染力,正深刻重塑着科技信息传播的未来格局。他期待通过沙龙活动这一平台,能够激荡思想火花,凝聚行动共识,真正推动科技知识走出象...

  • AI助推育种成为“可计算的科学”

    仲夏时节,广东省河源、梅州、江门等地的水稻进入抽穗期,这里大面积种植名为“华航香银针”的水稻,因为产量高、口感好,还能抗病,已成为当地米业企业主打品种,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 种子是农业的基础。由华南农业大学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育成的“华航香银针”水稻新品种,成功实现了产业化推广。由于达到720公斤/亩的产量指标要求,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2025年超级稻品种。 华南农业大学积极探索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加速育种创新,“华航香银针”就是创新成果之一。华南农大与企业合作打造了高通量生物数据分析处理平台,推动育种科研从“经验范式”向“数据范式”转变。 传统育种主要通过多样品种杂交,提供遗...

  • 高校招生录取期间谨防上当受骗

    本报北京6月29日电  (记者吴丹)2025年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即将开始。近日,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郑重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通过官方渠道查询、咨询有关信息,勿存侥幸心理、勿信不实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近年来,一些社会机构和个人通过网络平台发布有关涉考涉招信息,存在政策解读不准确、信息提供不真实等问题,有的甚至假冒、仿冒高校和招生考试机构的官方网站、新媒体账号,或注册近似名称的APP,编造散布虚假信息,诱导考生及家长购买付费服务。 教育部提醒,在网上查询高校招生信息时,认准“官网”标识,谨防山寨账号或网站骗局。教育部已会同有关部门,协调有关互联网平台对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和高校的官方网站、微信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