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课堂到田间,走近“神奇的小麦”

    图为青少年在麦田里学习小麦的相关知识。 (作者供图) 科学副校长说 作为我国主要口粮作物之一,小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青少年对农业常识性知识的了解却日益减少,他们对“一粒麦子如何变成面包”的过程缺乏直观认知,更不了解小麦育种对粮食安全的深远意义。 为此,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杂交小麦研究所(以下简称“研究所”)开展了主题为“神奇的小麦”的科普活动,不仅让青少年近距离接触农业科研,更通过创新的传播方式将小麦的科学魅力传递给公众。 从教室到麦田,让科学知识具象化 如何让科学“活”起来?“神奇的小麦”活动的核心在于打破“课堂讲授”的单一模式,通过“沉浸式体验+互动式学习+场景化传...

  • 塑料瓶竟“变身”为镇痛良药

    全球每年生产数亿吨塑料,其中很多最终变成了污染环境的“毒瘤”。如何将塑料垃圾变废为宝是科学家长期研究的重点课题。现在,实验室里终于上演了一场“变身记”:一个随手扔掉的塑料瓶,竟变成缓解疼痛的良药。 本期的主角是大肠杆菌,这个平时总被当作“坏蛋”的肠道居民,此次摇身一变成了“魔法师”。它把从废旧塑料瓶中提取出来的分子,一步步转化成一种常用的镇痛药——对乙酰氨基酚,也就是大家熟悉的扑热息痛。 在这项研究中,来自英国爱丁堡大学的科学家尝试用一种全新的方式来处理这些塑料垃圾。他们将代谢工程和有机化学相结合,让细胞像一个小工厂一样,利用其内部复杂的生化反应,把原本没用的东西“加工”成需要的产品。 科学...

  • 奋力书写新时代的创新答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壮阔实践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2024年6月24日,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系统阐明新形势下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基本内涵和主要任务,对新时代新征程科技工作作出重要部署。 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指引下,广大科技工作者矢志创新、迎难而上,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为新征程科技事业发展提供科学指引 5月29日凌晨,天问二号探测器开启我国首次小行星探测与采样返回之旅。这项任务周期10年左右,是继探月、探火后,中国人在浩瀚星宇的又一次重要探索之旅。 国际学术期刊《自然》杂志总编辑玛格达莱娜·斯基珀说,中国正在为全球科研作出越来越具影响力的贡献,值得...

  • 加强作风学风治理 中国科协推进学习教育集中整改走深走实

    科普时报记者 毛梦囡 据中国科协,近日,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中,中国科协聚焦主责主业,深挖作风问题,推进集中整改,确保取得实效。 认真落实党组主体责任。科协党组召开专题会议、党组会议,认真研究科协层面查摆问题,按照中央要求,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集中整治违规吃喝有关问题纳入,动态调整问题清单。党组书记听取整改落实情况汇报,逐项研究整改措施,确保可操作、能见效、无遗漏,标志性成果清晰简明,进展动态及时更新。党组班子成员对分管部门单位严格把关,对查摆问题不全不深不准、领会党组深化改革攻坚要求不到位、未聚焦作风方面查摆问题的,要求再聚焦、真查改,并逐项明确局级责任人和责任处室。将学习教育...

  • 洗头暗藏玄机 你的发际线有救了

    当镜子里的发际线悄悄后移,头顶发量日渐稀疏,你是否第一时间把希望寄托在一瓶新的洗发水上?其实,养发护发的第一步应从“正确洗头”开始。头皮就像土壤,毛囊是种子,科学护发不是“魔法变发”,而是给头发创造营养健康的生长环境。 从今天开始正确洗头、选对成分,让每根头发都有“逆袭”的机会! 让洗发水多停留一会儿 洗发水的有效成分需要充分接触头皮才能起效。刚起沫就冲掉,看似洗干净了头发,却可能使洗发效果大打折扣。特别是一些含有功效性成分的洗发水,如咖啡因、锯棕榈提取物等有着特定的最低起效时间,通常为3-5分钟,过短时间的停留、快速的冲洗都将降低有效成分作用。 洗发频率因人而异 北方地区、夏季时段,多风沙...

  • 银河浩瀚 西藏阿里进入观星季

    图为6月21日晚,西藏阿里玛旁雍错附近的雪山、银河景观。曹枝清 摄 西藏阿里暗夜公园位于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海拔4200米,占地2500平方公里。这里集天文观测、星空体验与旅游服务于一体。近日,随着当地进入观星季,摄影爱好者在这里拍摄捕捉到了壮丽的银河景观。 图为6月20日晚,高原银河风光。曹枝清 摄 图为6月20日晚,游客“打卡”西藏阿里暗夜公园,天上是银河与流星(右上角)。曹枝清 摄 图为6月20日晚游客在西藏阿里暗夜公园,与银河“合影”。曹枝清 摄 图为6月20日晚,游客在西藏阿里暗夜公园与银河“合影”。曹枝清 摄

  • 让中国科技“点亮”中国故事

    当科技赋能文化表达,中国故事更添魅力,激活无限想象 从《哪吒之魔童闹海》以震撼特效诠释“中国式浪漫”,到中国首部虚拟现实电影《唐宫夜宴》亮相第七十八届戛纳国际电影节,再到第二十一届文博会首设人工智能展区、各类机器人同台“秀绝技”……透过不同领域的创新图景可以看到,中国故事里的“科技含量”正不断提升。 当前,前沿科技蓬勃发展,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重塑中国故事的表达方式。从大模型构建“数字舞台”的视觉震撼,到虚拟现实与大数据可视化打造的沉浸式文博新体验,再到《黑神话:悟空》等作品激活传统文化叙事的强大感召力,在科技加持下,中国故事正以更鲜活、更震撼的姿态焕新登场。 当科技赋能文化表达,中国故事更...

  • 中华口腔医学科普时报会“雪域格桑”项目助力西藏口腔医疗事业发展

    为切实解决西藏自治区长期面临的口腔医学人才短缺、技术发展滞后等难题,自2017年起,中华口腔医学会持续开展“雪域格桑”科技志愿服务项目。7年来,项目成效显著,有力推动了西藏口腔医学事业进步,守护了雪域高原人民群众的口腔健康。 专家志愿者赴藏开展科技志愿服务项目。中华口腔医学会供图 院士领衔,精锐团队深入高原 项目汇聚口腔医学领域顶尖力量,由张志愿院士、郭传瑸会长、俞光岩名誉会长、周学东名誉会长等领衔,累计组织60位专家志愿者,共计186人次赴藏。专家们克服高原反应,通过理论授课、手把手临床技能培训,显著提升了当地口腔医师的诊疗水平。项目还积极推动并建成了西藏口腔执业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基地,...

  • 空调一开一关费电,还是一直开着费电?很多人都不懂!

    入夏之后,多地气温逐渐升高。大热天里,空调成为消暑“利器”,许多人调侃“我这条命是空调给的”!不过,空调好用是好用,但错误的使用方法,很有可能让它成为家里最费电的电器。比如,使用空调时,一开一关费电,还是一直开着费电?很多人至今没有弄明白。建议学一学,能帮你节省不少钱! 中国制冷学会科普部主任、高级工程师李晋灏2024年曾撰文指出,频繁开关空调反而更费电。李晋灏介绍,空调启动阶段的能耗会很高。重启次数多了,会超过空调一直开着的能耗。而且空调工作时间越长,这种对比越明显。 此外,频繁开关空调还可能给压缩机造成较大压力,导致其使用寿命缩短。想要空调省电,更有效的做法是:尽量减少室内和室外的热交换...

  • 身体里的“隐形杀手”——脂肪肝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饮食和健康,但脂肪肝这一潜伏在我们身体里的“隐形杀手”却悄然增多。脂肪肝,尤其是非酒精性脂肪肝,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肝脏疾病之一。 那么,脂肪肝到底是什么?它又是如何影响我们的健康?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脂肪肝,帮助大家正确认识这一疾病。 01.什么是脂肪肝? 脂肪肝顾名思义,就是肝脏里积累了过多的脂肪。当肝脏中的脂肪含量超过5%时,就可能出现脂肪肝。脂肪肝分为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两种类型。 酒精性脂肪肝: 顾名思义,酒精是其主要诱因。长期饮酒过量会导致肝脏脂肪的积累,严重时可能发展为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