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医生”来了,未来将应用于哪些场景?

    总台央视记者 张萍 龙晓勤 曹宇 郝亮 近日,多家医院宣布,将AI医疗落地到医院诊疗场景中。AI技术将为医疗领域带来哪些变化?“AI医生”能给人看病治病吗? 日前,全国首个“AI儿科医生”在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儿童医院正式上线应用,这名存在于虚拟世界里的“儿科医生”,承担的角色主要有两个: 一个是专家的临床科研助理,帮助医生快速获取最新科研成果和权威指南; 另外一个是辅助医生进行疑难罕见病的诊断和治疗。 就在本月20日,多位身穿白大褂的知名专家,和身穿黑色工装服操作下的“AI儿科医生”,共同为10名患儿进行疑难病多学科会诊。 就在专家们讨论的同时,桌子的这一边,工程师将患者的病历资料输入大模型...

  • 为什么将9月设为全国科普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七条 国家机关、武装力量、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及其他组织应当开展科普工作,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开展科普活动。 每年9月为全国科普月。 公民有参与科普活动的权利。 ============================== ■ 案例 每年9月,为孩子开讲科学第一课 “如果能在太空中拥有一个自己的菜园,你会种点啥?”2024年9月1日,以“探秘星河,逐梦九天”为主题的“科普中国说”甘肃专场活动在甘肃科技馆举行。4位科普专家用幽默风趣的语言、生动翔实的事例,动情讲述了千年来人类对太空的追寻和中国航天事业的逐梦征程,将爱国主义...

  • 骨关节炎不只是老年人的“专利”,这些人群也要当心!

    骨关节炎:全球疾病负担日益加重 骨关节炎是引起成年人慢性疼痛及运动功能损害的重要病因。自1990年至今,全球骨关节炎疾病负担逐渐加重,发病率和患病率均呈上升趋势。基于全球疾病负担数据(GBD)显示,全球骨关节炎发病人数从1990年的2034.2万上升至2019年的4146.8万;年龄标化发病率从1990年的473.6/10万上升至2019年的492.2/10万。 中国的情况也不容乐观,骨关节炎的发病率、患病率均高于亚洲平均水平。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预计到2044年,中国的骨关节炎患病人数将比2019年增加1.5倍。 1990—2019年骨关节炎全球疾病负担较重地区的年龄标化发病率、标化患...

  • 挺“秃”然的!微塑料竟然可能导致脱发?

    就挺“秃然”的 有小伙伴感叹:还没脱单呢, 就先加入脱发大军了 发量减少、秃顶、 发际线后移 …… “因为脱发,别人都给我让座了” “人又不聪明,还学人家绝顶” 看似调侃 也道出无数人的心酸 更没想到的是 脱发的原因千千种, 微塑料竟然也可能是其中一种 什么是微塑料? 微塑料是指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它们主要来源于各种塑料制品的分解、磨损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 这些微小的塑料颗粒在环境中广泛存在,包括空气、水源、土壤以及食物链中。 微塑料是怎么导致脱发的? 聚苯乙烯微塑料(MPs)是一种在环境中普遍存在的微塑料,易被人类和动物直接吸收。因其制备简单、性质稳定、成本低廉以及广泛的应用场...

  • 传染性强,酒精对它无效,这个病毒进入高发期!家长和老师更需警惕

    策划制作来源丨中国疾控中心(id:zgjkdt) 责编丨一诺 审校丨徐来、林林

  • 初春宝藏!10种高营养野菜来袭,食用禁忌先知晓

    随着近日温度走势上扬,新鲜的野菜也即将上市。虽然春季的不少野菜都有食疗功能,但是注意事项也不少,如何更好地食用野菜,健康与美味兼得?一起来看看——

  • 全国首个!罕见病有了AI大模型

    新华社北京2月19日电(记者徐鹏航、宋晨)在对话框中输入“发现孩子从2岁起发育、语言和动作都明显落后,交流也无法完成”等症状,几秒钟后,人工智能(AI)大模型就会给出“需警惕罕见遗传性疾病(如雷特综合征、天使综合征等)或复杂神经发育障碍”的判断,并给出就诊科室、补充检查等医学建议。 这是记者试用全国首个罕见病领域人工智能大模型“协和·太初”的场景。记者19日从北京协和医院了解到,这一由该院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共同研发的大模型,已于近日面向患者开放测试初诊咨询和预约功能。 罕见病虽然单病种患者稀少,但病种繁多。易误诊、漏诊,确诊难,是许多罕见病患者面临的难关,而人工智能大模型有望成为“破题之...

  • 二〇二四年中国科协在多领域取得进展

    本报北京2月18日电 记者詹媛18日从中国科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获悉,2024年,我国在科技人才培养、科技期刊建设、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国际民间科技交流、规范学术团体治理等领域取得进展。 在科技人才培养方面,以激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信心为重点,2024年中国科协共开展71场国情研修活动,调训4400余名领军人才;大力扶持青年人才,180个全国学会参与托举“双一流”高校优秀博士生3226人。 在科技期刊建设方面,中国科协牵头实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5年来扶持近300种科技期刊进入一流行列,国际影响力名列本学科前5%的期刊较2018年增长6倍。 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方面,2024年我国公民...

  • 从太空回来的种子发芽了!来看植物园里藏着的大奥秘

    每年的四五月份是牡丹盛开的季节。眼下,还没出正月,上海辰山植物园内反季盛开的牡丹与本应在高寒地区绽放的杜鹃为广大市民游客献上了独具特色的早春花海,这还要得益于植物园在种质资源上的技术创新。 对花卉的园艺调控技术和对野生种质资源的长期收集,以及现有品种的改良,让牡丹与杜鹃在这个正月共绘出一场绮丽花事。 高山杜鹃 正月盛开的牡丹 建立种质资源库 加强植物迁地保护 作为一个集科研、科普和观赏游览于一体的综合性植物园,辰山植物园2015年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支持下设立“华东野生濒危资源植物保育中心”,2017年发展成为“国家重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库”在华东地区重要的参建单位。 伯乐树(来自华东的自然...

  • 中老年人真的不要长期吃素!这等于在“慢性自杀”

    “不吃肉只吃素”已被很多中老年人推崇为“健康养生秘诀”,还有一些更过分地说“肉类蛋白和奶制品是现代病的根源,而素食可以防治各种慢性疾病”“肉、蛋、奶是老年病的根源”等等,似乎只有素食才可以养生。不!长期只吃素食,容易导致维生素B12、铁、锌、钙等营养素摄入不足,引发贫血、肌少症等疾病。中老年人尤其要注意! 素食是怎么回事? 素食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吃鸡蛋牛奶的蛋奶素食(也有人吃蛋不吃奶制品,或者吃奶制品不吃蛋),这种被人们称为“蛋奶素”;另一种是完全不吃动物来源食物的纯素,奶、蛋都不吃,常被称为“纯素食”。人体的健康成长与生命活动需要优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酸、维生素、矿物质等等全面均衡的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