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eepSeek来了!人工智能知识产权法律保护须强化

    2025年1月28日,深度探索DeepSeek发布,在世界产生巨大反响,DeepSeek在知识问答、长文本处理、代码生成和数学能力等方面达到顶尖水平,实现中国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性进展,开源大模型对全球人工智能产业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当前,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飞速发展实现了从“复制”到“创造”的跨越,对现有创作模式产生颠覆性的变化,对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近年来,《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等法规颁布,其目的是预防技术滥用带来的各类安全风险,确保技术创新发展符合知识产权规范,防止滥用,预防风险。在科技...

  • 全国科技馆春节期间接待观众超300万人次

    据新华社北京2月4日电  (记者温竞华)记者4日从中国科技馆获悉,春节期间,全国科技馆以“科技温暖中国年”为主题,为公众献上一系列融知识性、趣味性与人文关怀于一体的科普惠民活动,初步统计,共接待观众超300万人次,迎来乙巳年科普“开门红”。 聚焦新春主题,各地科技馆将生肖文化、非遗技艺与前沿科技深度融合。其中,中国科技馆举办春节“科技大联欢”主题科普教育活动,引导公众探索春节习俗蕴含的科学元素。春节期间,该馆接待观众超15万人次,其中京外观众占比超过九成。 中国科技馆相关负责人表示,2025年,中国科技馆将引领全国科技馆持续创新科普形式,让科技更有温度,用创新点亮百姓生活。

  • 湖北楚才系列人形机器人亮相武汉

    2月5日,小朋友在观看展出的人形机器人。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当日,“劳动者”“荆楚”“神农”“天问”“楚宝”等10款楚才系列人形机器人在湖北“全省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推进大会”上集中亮相。机器人现场展示一项项技能和才艺,呈现湖北人形机器人研发最新成果。 据悉,楚才系列人形机器人由华中科技大学丁汉院士团队、陈学东院士团队,武汉大学刘胜院士团队,以及武汉光谷华汇科技有限公司黄强教授团队分别研发。 2月5日,参观者在观看展出的人形机器人。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2月5日,人形机器人在现场亮相展示。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2月5日,人形机器人在现场展示被推倒后起身功能。新华社...

  • 熬夜、烟酒、大鱼大肉齐上阵,春节期间身体如何调整?

    春节期间,人们熬夜多、烟酒多、吃大鱼大肉多,这确实会对人体会造成一定的伤害。那么如何去补救? 我们知道,熬夜是最伤肝肾的。熬夜的时候可以口服一些经典药,如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也可以用沙参、麦冬、石斛、百合煲一些肉汤喝,以达到滋阴补肾的作用。平时可多揉三阴交,就是在内踝尖上四横指的位置,一次按摩十来下,每天按摩两三次,可以降虚火。 抽烟多,很伤肺阴,会引起喉咙干、口干等症状。我们要滋肺阴为主,可以服用雪梨、蜂蜜,也可以口服沙参麦冬丸等经典方,也可以用银耳、雪梨来煲肉汤喝,起到润肺润燥的功效。 喝酒多,损伤脾胃,要注意化痰湿。可以在喝酒的同时,喝一点米汤水、白粥、小米粥等,也可以放一点生姜...

  • 毫米波雷达芯片新突破:开启6G与智能时代新大门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每一项新的突破都可能成为改变未来的关键力量。近日,南开大学携手香港城市大学,成功研制出薄膜铌酸锂光子毫米波雷达芯片,这一成果经新华社报道后,迅速在科技领域引起广泛关注。它不仅在毫米波雷达领域取得重大进展,更为未来6G通信、智能驾驶、精准感知等前沿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毫米波雷达,作为一种工作在毫米波频段的雷达,有着独特的优势。毫米波的波长介于1 - 10毫米之间,相较于传统的微波雷达,它的波长更短。这使得毫米波雷达能够实现更高的分辨率,就像给眼睛换上了更精密的“镜片”,能够更清晰地“看”到周围的物体。在自动驾驶领域,毫米波雷达可以精确地检测到车辆周围障碍物的距离、...

  • 乙巳春节趣谈:蛇年倒比龙年长,咋回事?

    新华社天津1月22日电(记者周润健)农历甲辰龙年即将别去,乙巳蛇年日渐临近。在这辞旧迎新之际,有心之人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甲辰龙年只有354天,而乙巳蛇年却有384天,后者比前者足足长了30天。同是农历年,蛇年倒比龙年长,这是何故?这30天长在哪里? 农历是中国的传统历法,以月球绕地球运行周期并兼顾地球绕太阳运行周期而制定,是一种阴阳合历。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杨婧解释说,中国农历历法规定:以月相“朔”所在那一天为每月的初一,下次“朔”的日期为下一月的初一。一个“朔望月”平均为29.5306天。由于一个月的天数要用整数表示,因此有时是小月29天,大月30天。由于“朔望月”本身也...

  • 从年度科技热词领略“创新中国”

    近日,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事务中心联合多家机构联合发起的2024年度十大科技名词评选结果揭晓,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月背采样、量子科技、具身智能、混合现实、生物制造、近零碳、实景三维、微核糖核酸等科技名词入选。 科技名词是科学知识在语言中的结晶,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反映着科技发展的脉搏与社会进步的轨迹。这些名词记录了当下的科技热点与创新成果,也展望着未来的发展趋势,为社会公众提供了一扇了解前沿科技的窗口。 从评出的2024年度十大科技名词来看,从基础科学到应用技术,从微观世界到宏观经济,入选名词涵盖了多个学科领域和产业方向,凝聚着无数科学家、技术人员和产业工作者的智慧与努力,也反映了...

  • 手机国补开启 市场反应热烈

           1月20日,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购新补贴在全国开始陆续实施的第一天。市场情况怎么样?消费者反响如何?记者走访了北京、湖北、四川等首批上线地区,进行一线探访。   “国家补贴15%”“手机单品至高补贴500元”——打开京东App,手机等数码产品国家补贴服务窗口格外醒目。“蹲国补好久了,就等着优惠来了买手机呢。”20日一早,北京市民李先生就迫不及待地用国补优惠下单了一台小米手机。   他还展示了领取补贴的界面截图,仅需两步:去“京通”小程序领取并复制资格码、在平台绑定后即可享用补贴。“整个流程操作下来就几分钟,非常方便。”   记者注意到,为了让消费者更清楚国补怎么领,平台纷...

  • 小年有哪些习俗?南北方小年为何相差一天?

    1月22日,腊月二十三,这一天是北方传统的小年,而南方传统的小年则在腊月二十四。小年到,甲辰龙年即将别去,乙巳蛇年日渐临近,天南海北的人们都在高高兴兴迎新春。 民间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谓之“小年”,源于人们十分在意“过年”的心态。那么,何为“年”? 民俗学者、天津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来华介绍,年的形成,来源于古人对季节、收成、天象、历法的认识,这是我国农耕文明的文化果实。年,首先是与农作物的收获相关。甲骨文中的年字,就是人背禾的象形字。《说文解字》曰:“年,谷熟也。”随着历法知识进步,古人又根据天象、物候等来确定四季循环的起点和终点,年就成了这一循环的最好概括。 中国人过年始于腊八,俗话说“过了...

  • 杀菌除螨AI智能 洗衣机换新升级

         在2025年家电以旧换新政策的推动下,智能化和健康化成为洗衣机的关键词。年轻家庭对洗衣机的需求已从“洗干净衣服”升级为“洗护一体、健康杀菌、智能操控”。   洗衣机换新需求推动市场增长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23年年底,中国洗衣机的百户保有量已达到98.2台,市场趋于饱和。洗衣机行业已进入存量市场时代,消费者的替换需求成为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干衣机作为洗衣机的“伴生产品”,虽然目前普及率不足5%,但在消费者认知度提升和烘干需求增加的推动下,市场规模正在快速扩大。   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发布的行业白皮书显示,现代家庭对洗衣机的要求已不满足于“洗干净衣服”,而是向多元化升级,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