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 留意手机卫星地图里的白色图斑

    科技日报北京8月5日电 (记者吴叶凡)当前,我国正处于“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暴雨、洪涝和地质灾害易发多发。5日,在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应急管理部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科技委员会主任刘传正表示,目前我国通过“天、空、地、人”4种手段,实现对汛期地质灾害的有效监测。 汛期地质灾害主要有4种,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刘传正介绍,这4种灾害类型主要是由强降雨引发的。如果某个地区发生过地震,破坏了山体,再经过强降雨,有可能更容易发生大规模崩塌、滑坡和塌陷。此外,如果某个地方有工程活动,再结合降雨的叠加作用,也更容易出现上述几种类型的灾害。 “关于地质灾害的...

  • 夷陵区两家农业企业获批建立专家工作站

    7月30日,宜昌鑫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王绍柏专家工作站、宜昌百里荒牧业有限公司杨玉莹专家工作站获湖北省科协批准成立。这是2025年度夷陵区新成立的2个专家工作站,该区院士专家工作站总数已达14个。 鑫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名贵中药材育种、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现代中药材企业,与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二级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王绍柏联合建站,旨在攻关天麻蜜环菌高效育种技术,提升乌红天麻种、蜜环菌种产品质量,培育天麻种业科技人才,促进夷陵天麻产业可持续发展。 百里荒牧业有限公司作为夷陵牛繁育、养殖、深加工集成式企业,与长江大学二级教授杨玉莹联合建立专家工作站,是为了...

  • 基因组编辑新利器:PCE技术实现染色体“精准编辑”

    作为生命科学领域的一项革命性突破,基因组编辑技术已经能够像修剪树枝般精准修改短片段DNA,但大片段DNA编辑仍是难题。 8月4日晚,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高彩霞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细胞》在线发表论文,系统报道了一种新型可编程的染色体水平大片段DNA精准操纵技术PCE,实现了真核生物基因组千碱基到兆碱基级别DNA的“精准编辑”。 审稿人对此评价:这项工作代表了基因工程领域的重大突破,在育种和基因治疗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PCE系统的开发和精准染色体编辑示意图。(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供图) 破解基因组编辑“尺度困境” DNA作为生命密码,储存着决定生物性状、生命活动乃至...

  • 15克可致死!这种添加剂“潜伏”多种食物!4招教你辨别→

    近日,湖南株洲市公安局接到举报,称一肠粉店可能在肠粉中添加了硼砂,肠粉里加硼砂长达一年多 店主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接到举报后,执法人员直奔目标肠粉店,在店内发现了一袋袋白色粉末,操作台上2桶米浆散发着异常光泽。经检测,该米浆中含有硼砂。 在审讯中,店主坦言,从2024年6月起,为让肠粉“更筋道、更好卖”,在明知硼砂是食品禁用物的情况下,他仍多次采购,掺入米浆售卖。 目前,该店主因涉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摄入硼砂 对人体有啥危害? 硼砂是《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名单》明确禁止添加到食品中的物质。 硼砂被人体摄入后,很难代谢排出,还会在胃酸的作用下转变成硼酸,长...

  • 进化到今天的机器人,到底能为老年人做些什么?

    “年纪大了,爬楼真是不方便!”外骨骼机器人可以助力腿脚不便的老人行走自如;“生了场病,手抖得厉害咋办?”手功能康复训练一体机能够精准引导患者恢复抓握能力;“孩子不在身边,真有点寂寞。”智能养老机器人可通过AI语音交互缓解独居老人的孤独感…… 日前,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办的首届北京智能康养机器人应用大赛上,聚焦养老服务中康复训练、护理照护、智能陪伴、健康监测、公共服务五大刚需场景的一系列康养机器人,给出了让银发生活更安心、更智慧的“科技答案”。 让每一句“唠叨”都成为珍贵回忆 民政部、全国老龄办近日发布的《2024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显示,截至2024年末,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

  • 第二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将学术活动“话语权”交还科学家

    7月31日,中国科协组织召开第二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新闻通气会,介绍会议成果。 第二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于2025年7月1日至31日在北京举办,围绕“示踪科技前沿 助力创新发展”主题,开展主论坛、专题论坛、平行论坛、发布、宣传与科普、展览展示与场景体验等6个板块的百余项活动,顺利完成各项预定议程,取得良好效果。 “本届年会坚持学会主体、学术主旨、学者主角,倡导求真、求实、求是学风,紧扣基础研究、关键共性技术等选题,交流新理论、新观点、新学说,探讨新领域、新赛道、新机遇,受到与会科技工作者的充分肯定。”中国科协科学技术创新部副部长肖朝琼介绍。 据悉,本届科协年会突出学术主旨,进一步回归本原,重构学术...

  • 具身智能,未来值得期待

    7月26日至28日,在上海举办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再度引发全球关注。 之所以称“再度”,是因为近年来我国对人工智能的重视和投入,已经取得了许多让国际社会惊叹的成就。越来越多国人接触甚至深度融入人工智能社会,他们对人工智能领域的新成果始终抱有期待。本届大会上的诸多人工智能应用,让人们深切感受到,人工智能的产业发展已经开启“加速跑”,对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影响不断加深。大会门票“一票难求”,正是普通人关注这次科技盛宴的最佳注脚。 本届大会有一大亮点——具身智能几乎“随处可见”,这是吸引普通人关注尖端科技的核心亮点。顾名思义,具身智能是具有“身体”的人工智能,其机器大脑能够帮助使用者进行决策。通...

  • 首届全国天文公众科学大会开幕 共探天文公众科学新路径

    2025年7月31日,首届全国天文公众科学大会(Citizen Science Summit in Astronomy, CSSA)在辽宁大连开幕。百余名来自全国各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普场馆、教育机构的代表们齐聚滨城,共探天文公众科学新路径。 尹传红 摄 本次大会旨在推动天文学的普及与公众参与,聚焦公众科学项目的实践与创新,展示公众科学项目成果,培育新的公众科学项目,推动天文数据的开放共享和人工智能的科学应用,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天文观测、数据分析和科学探索,激发全社会对宇宙探索的兴趣与热情。 开幕式上,辽宁师范大学校长罗文波代表主办方致辞,他指出,天文学因其普世性与启发性,一直是推动公众科...

  • 湖北省科协2025年上半年工作成效及下半年工作安排

    2025年上半年,在省委坚强领导下,省科协认真贯彻省委加快支点建设的战略部署,深入开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和“干部素质提升年活动”,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关于推动新时代党的群团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改革创新、务实有为,深入推进“三科一家”(科普湖北、科创湖北、科智湖北及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技强省建设,为我省支点建设贡献科协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