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营养过剩时代 还要不要贴秋膘

    立秋后,北方民间素有“贴秋膘”的习俗。贴秋膘的理由是,夏日的炙热和闷湿让不少人胃口不好、食欲不佳,由于吃得少了,体重往往有所减轻,为了弥补这“苦夏”的亏空,秋季来临之后就要好吃好喝地为自己“补膘”。 那么,我们真的需要“贴秋膘”吗?怎么吃能够适应节气变化呢?今天我们就来分析分析看。 胖人不要盲目“贴秋膘” 膘的原意是“饱含油脂的肥肉”,肥膘更是指富含油脂的肥肉。“膘”用在人体身上主要指的是皮下脂肪。 那么怎么用“膘”来判断一个人是否肥胖呢?从专业上讲,人体皮下脂肪的量及占体重的比例,也就是体脂百分比(BF%),是反映人体健康、预测疾病的一项重要指标。 目前,判断肥胖最常用的一个指标是体质指数(...

  • 世界大象日|体重好几吨的“中国娃”,亚洲象吃啥长大的?

    亚洲象是我国珍稀动物中的“明星”也是我国体形最大的陆地动物。民以食为天,吃饭是头等大事,亚洲象也不例外!值此世界大象日之际,我们来看看亚洲象的“植物食谱”.

  • 宜昌宽皮柑橘综合试验站:“十四五”聘期考评获优秀

    8月4-7日,国家柑橘产业技术体系“十四五”聘期考评会在贵州省贵阳市召开。会议对体系29位岗位科学家、34位站长“十四五”聘期履职情况进行考核,经现场述职、专家评分,宜昌宽皮柑橘综合试验站获评优秀等次。   宜昌宽皮柑橘综合试验站设立于2007年12月,依托单位为夷陵区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夷陵区柑橘研究所),主要辐射宜昌市夷陵区、当阳市、枝江市、宜都市和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柑橘主栽品种以温州蜜柑、椪柑为主,辐射区域柑橘面积143.16万亩,占宜昌市柑橘总面积的70%。“十四五”期间,试验站发挥科技“红娘”作用,对接邓秀新院士、程运江首席等25位岗位科学家,围绕品种单一、老橘园改造、采后设施设备落...

  • 万名“小发明家”用奇思妙想点燃科学梦

    蔡盈盈正在制作“车辆智能安全搭火装置”。(受访者供图) 参赛作品“可变形攀爬越障轮椅”。 毛梦囡 摄 7月27日-28日,2024-2025学年全球发明大会中国区(以下简称“ICC”)全国总决赛在河南郑州举办。本届大赛以“科技启智未来”为主题,一万两千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小发明家”汇聚在此,用一个个奇思妙想填满了原本空旷的赛场。 不小心被门夹了手,小选手就发明了防夹手“门卫士”装置;想监督家中多位长辈按时服药,一款“多用户模块化智能药盒”应运而生;为帮助博物馆里的文物展示更具趣味性和互动性,兼顾“竹简”自动展示和文物保护功能的“智能翻阅装置”吸引了全场目光…… 河南省科学院院长徐红星...

  • 一项著名物理实验发布最终结果

    在现代物理学中,有一个被称为“标准模型”的理论框架。它成功地描述了自然界中所有已知的基本粒子及其相互作用,几十年来,几乎所有实验结果都与它的预测高度一致。 尽管标准模型如此成功,物理学家却普遍认为它并不完备。有许多问题是它无法解释的,比如,它无法解释暗物质的本质,也无法解释为什么我们所见的宇宙是由物质组成,而不是反物质。因此,许多物理学家都致力于在实验中寻找超越标准模型的证据,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寻找“新物理”。 二十多年来,有一个实验一直备受关注,那就是缪子g-2实验,它主要测量缪子的反常磁矩。过去的实验结果表明,缪子的反常磁矩值与标准模型的预测值存在微小但重要的偏差。如果这个偏差是真实存在的,...

  • 未来人形机器人能做啥工作?来看十大潜力应用场景!

    新华社北京8月9日电(记者魏梦佳、阳娜)人形机器人是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深度融合的产物,随着技术加速演进、产品不断迭代,人形机器人正逐步从实验室走向现实应用场景。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中国电子学会组织遴选出的《人形机器人十大潜力应用场景》发布,为人们描绘出人形机器人应用于各行各业的未来图景。    图为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的一款机器人正在展示物品分拣能力。新华社记者 魏梦佳 摄 这十大潜力应用场景包括:“工业通用操作:上下料与转移搬运”“汽车制造:分拣配料”“3C制造:物料质检”“船舶制造:打磨抛光”“石油化工:产线巡检”“电力生产:电站操作”“安全应急:灾害应对与安全救助”“商业服务:导...

  • 关于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民防蚊灭蚊的倡议书

    亲爱的市民朋友们:            夏秋季节是蚊虫孳生和活动的高峰期,蚊虫不仅干扰我们的生活,更是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多种传染病的传播媒介。为了营造健康的无蚊环境、保障您和家人的健康,我们向全社会发出“清积水、灭成蚊、防叮咬”倡议,共同参与防蚊灭蚊行动! 一、清除孳生地,让蚊虫无处可生       蚊虫在水中繁殖,因此清除蚊虫孳生地是预防虫媒传染病的根本措施。我们需要定时清理家中容易积水的地方:      1.翻盆倒罐清积水,及时清除房前屋后、阳台、花园的瓶罐、废旧轮胎、花盆托盘等积水容器,避免积水滞留。       2.畅通排水清死角,疏通排水沟渠,清理下水道、杂物堆等区域,减少蚊虫...

  • 立秋了,“热凉交替”该注意点啥

    又到立秋,节气交替之际,养生保健方面需要做哪些准备? 6日,国家卫健委召开“时令节气与健康”发布会,邀请专家就如何开启健康的秋季生活给公众支招。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主任医师王乐介绍,立秋后的养生关键在于主动适应“热凉交替”、昼夜温差显著的过渡性气候。昼夜温差大的地区,老人、儿童以及有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病、冠心病等慢性基础疾病的人群,早晚应做好头颈、腹部保暖。 季节转换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对此,王乐表示,三个常见的季节性谣言需澄清:一是“换季输液能通血管预防脑梗”。输液并不能“冲走”或“疏通”已形成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盲目输液反而可能加重心脏和肾脏负担,甚至诱发心力衰竭。二是“血压稍...

  • 马铃薯物种起源有新发现

    本报北京8月6日电  (记者常钦)马铃薯是世界范围内的主粮作物之一。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黄三文团队联合中外科研人员发表论文,揭示马铃薯的物种起源、多样性形成和遗传机制:马铃薯组起源于900万年前番茄组和类马铃薯组的一次古杂交事件,杂交产生了新器官薯块。   该研究是“优薯计划”的又一突破。长期以来,马铃薯育种生产依赖于薯块的无性繁殖方式,黄三文团队联合国内外优势单位发起“优薯计划”,旨在运用基因组设计育种手段,将马铃薯从传统的薯块无性繁殖方式转变为种子有性繁殖方式。这一计划将显著提升生产效率,马铃薯种植从原先每亩地需要200公斤种薯减至仅需2克种子。   《 人民日报 》(...

  • 四部门出手! 医疗科普不是“流量生意”

    虚构病例、夸大效果,假科普、真带货……互联网健康科普乱象将迎来更大力度整治。   近日,中央网信办、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规范“自媒体”医疗科普行为的通知》,明确要求“自媒体”账号对发布转发医疗科普信息的真实性、科学性负责,严禁无资质账号生产发布专业医疗科普内容,严禁违规变相发布广告。   此前,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胡强强在发布会上表示,有的“网红医生”把医疗科普当作牟利工具,还有的通过夸大治疗效果、虚构病例、杜撰故事等手段误导公众、敛财牟利。   医疗科普不能是“流量生意”,科学传播容不得“江湖忽悠”。   为医疗科普信息“立规矩”,通知给出“硬答案”——   网站平台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