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最美 争当最美 2025年“荆楚最美科技工作者”榜单揭晓

    7月1日,湖北省科协发布“2025年荆楚最美科技工作者”名单,十位科技工作者当选。   他们有的在前沿领域和基础研究上作出重要贡献;有的突破“卡脖子”技术,解决产业发展瓶颈制约;有的坚持护佑人民群众生命健康。   该活动由省委宣传部、省委军民融合办、省科协、省科技厅、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共同举办,旨在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坚持“四个面向”,学习最美、争当最美,为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贡献科创智慧和力量。 向全国人民讲述荆楚科技小院动人故事 王卫斌 仙桃市河堤岸生态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级农艺师   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晚会,54岁的王卫斌作为全国科技小院唯一代表受邀访谈,向...

  • 基因筛查,为新生儿健康上把“安全锁”

    图为工作人员在进行遗传性疾病基因检测芯片扫描。 图为二十三项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试剂盒。 图为遗传性耳聋相关基因检测芯片加样。 编者按 新生儿疾病筛查不仅是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减少出生缺陷的一道关口,更是助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环节。6月28日是“国际新生儿筛查日”,本报推出专题报道,为公众科普新生儿筛查相关知识,帮助家长了解宝宝出生后需进行的健康“安检”。 ==============================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出生缺陷三级防控的最后一关,也是宝宝出生后的第一道“安检”。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检测成本的大幅度降低,其在临床的应用已贯穿从孕前到孕中再到新生儿的所...

  • AI驱动法治变革,专家共探智能司法新图景

    科普时报记者 陈杰 “科技是社会变化重要内因,‘懂AI’已成为优秀法律人的基本要求。”6月29日,上海市法学会副会长、上海市律师协会会长、上海法律科技协会会长邵万权在“法律AI的黎明——第九届新兴法律服务业发展论坛”上表示,在AI与法律深度融合的时代,法律服务生态正经历结构性重塑。 论坛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新兴法律服务业领域的300余位顶尖专家、科技先锋以及知名企业、高校和律所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法律与AI深度融合的前沿趋势。 论坛现场。主办方供图 论坛同期推出“智法同行”——法律AI公益课,致力于打造“法律+AI+公益”的创新生态。启动仪式上,蒋惠岭、上海市企业法律顾问协会执行副会长赵利、...

  • 第一期“科聚新声”网络新媒体主题沙龙打响“科学破壁战”

    科普时报记者 毛梦囡 6月28日下午,由中国科技新闻学会主办的第一期“科聚新声”网络新媒体主题沙龙在国家科技传播中心成功举办。 本次沙龙以“科学破壁战:当硬核知识撞上流量时代”为核心主题,重点关注在短视频与社交媒体浪潮中,科技内容的有效传播与科普形式的创新突破,邀请在科技自媒体领域深耕多年的专业人士分享他们的观点与见解。 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副主任、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孟令耘在致辞中表示,以短视频、社交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凭借其强大的连接力、渗透力和感染力,正深刻重塑着科技信息传播的未来格局。他期待通过沙龙活动这一平台,能够激荡思想火花,凝聚行动共识,真正推动科技知识走出象...

  • AI助推育种成为“可计算的科学”

    仲夏时节,广东省河源、梅州、江门等地的水稻进入抽穗期,这里大面积种植名为“华航香银针”的水稻,因为产量高、口感好,还能抗病,已成为当地米业企业主打品种,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 种子是农业的基础。由华南农业大学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育成的“华航香银针”水稻新品种,成功实现了产业化推广。由于达到720公斤/亩的产量指标要求,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2025年超级稻品种。 华南农业大学积极探索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加速育种创新,“华航香银针”就是创新成果之一。华南农大与企业合作打造了高通量生物数据分析处理平台,推动育种科研从“经验范式”向“数据范式”转变。 传统育种主要通过多样品种杂交,提供遗...

  • 高校招生录取期间谨防上当受骗

    本报北京6月29日电  (记者吴丹)2025年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即将开始。近日,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郑重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通过官方渠道查询、咨询有关信息,勿存侥幸心理、勿信不实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近年来,一些社会机构和个人通过网络平台发布有关涉考涉招信息,存在政策解读不准确、信息提供不真实等问题,有的甚至假冒、仿冒高校和招生考试机构的官方网站、新媒体账号,或注册近似名称的APP,编造散布虚假信息,诱导考生及家长购买付费服务。 教育部提醒,在网上查询高校招生信息时,认准“官网”标识,谨防山寨账号或网站骗局。教育部已会同有关部门,协调有关互联网平台对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和高校的官方网站、微信公众...

  • 无菌蛋:是“智商税”还是健康之选?

    日前,“无菌蛋 智商税”这一话题登上微博热搜,引发众多关注。有博主称“无菌蛋只是外壳无菌,不是鸡蛋液无菌”“无菌蛋跟普通鸡蛋没有任何区别”,不少习惯吃无菌蛋的网民表示“感觉天都塌了”。 无菌蛋真的“无菌”吗 河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田亚东告诉科普时报记者,所谓无菌蛋,是指通过巴氏杀菌、紫外线消毒或者严格按照生产流程处理后的鸡蛋。关键在于有效降低致病菌,如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的含量。通过对饲料进行严格控制、加强鸡舍的卫生管理,以及采用蛋壳消毒工艺等一系列措施,无菌蛋能够将这两种菌的风险降低至0.01%以下。而普通鸡蛋的沙门氏菌检出率可高达1%-3%。 不过,田亚东表示,需要明确的是,无菌蛋并...

  • 物极未必反,让极端条件成科研利器

    6月24日,科研人员利用国产稀释制冷机创建出超低温环境,并进行量子信息元器件性能测试。 6月24日,科研人员正在调试光路,开展超快动力学过程的探测。 6月24日,科研人员在手套箱中,对空气敏感样品做相关实验。 6月24日,科研人员向记者展示高压电输运测试实验中的立方六面砧(zhēn)高压设备。 6月24日,科研人员正在搭建超短脉冲探测系统。 6月24日,科研人员正在利用极紫外高次谐波,研究材料的光电特性。 6月24日,科研人员利用热电测量杆在敞口液氮杜瓦中测试。 一个看似不起眼的碳原子,在极高压条件下摇身一变,成了价值不菲的钻石;一个导电性很差的金属,在极低温环境下,电阻消失变成...

  • 2025年“光影科学梦”科学电影全国科普场馆巡映启幕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6月27日上午,2025年“光影科学梦”科学电影全国科普场馆巡映暨“追随精神谱系科技自立自强”弘扬长征精神红色电影展映活动在江西省瑞金科技馆拉开帷幕。本次活动由中国科学技术馆联合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中国电影博物馆、全国科幻科普电影放映联盟共同举办,旨在通过电影巡映,传播科学精神,弘扬红色文化。 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党委书记、理事长薛利,瑞金市政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章芸出席主场活动并致辞。中国科学技术馆与中国电影博物馆共同为瑞金市捐赠了包含《火星使命》等20余部科普影片、抗战胜利80周年电影海报展及红色电影课堂在内的优质科普影视资源包...

  • 关于充电宝,民航局紧急通知!这个“标识”非常重要→

    据中国民航报6月26日消息,日前,为切实保障航空运行安全,民航局发布紧急通知,自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没有3C标识、3C标识不清晰、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 01 什么是3C认证? 强制性产品认证,也就是CCC认证,是我国政府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和国际通行做法,按照市场化、国际化的原则对涉及人身健康安全的产品实施的市场准入制度。截至2023年,CCC认证制度共覆盖16大类96种产品,包括家用电子电器、汽车、玩具等涉及社会大众日常生活的消费类工业产品,在促进产品安全质量提升、保护消费者权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版权图库图片 02 为什么要3C认证? 由于锂电池、充电宝本身所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