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科普知识
  • 科普活动
  • 三科平台
    • 科普
    • 科慧
    • 科创
  • 政策制度
  • 科技人才
  • 科普矩阵

科普知识

  • 首页
  • 科普知识

“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 留意手机卫星地图里的白色图斑

  • 科技日报
  • 2025-08-06
  • 46

科技日报北京8月5日电 (记者吴叶凡)当前,我国正处于“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暴雨、洪涝和地质灾害易发多发。5日,在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应急管理部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科技委员会主任刘传正表示,目前我国通过“天、空、地、人”4种手段,实现对汛期地质灾害的有效监测。

汛期地质灾害主要有4种,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刘传正介绍,这4种灾害类型主要是由强降雨引发的。如果某个地区发生过地震,破坏了山体,再经过强降雨,有可能更容易发生大规模崩塌、滑坡和塌陷。此外,如果某个地方有工程活动,再结合降雨的叠加作用,也更容易出现上述几种类型的灾害。

“关于地质灾害的监测手段,简单可以概括为‘天、空、地、人’4种手段。”刘传正说。

“天”是卫星遥感。“如果你到山区旅游,关心自己所处区域的安全,就可以搜索手机卫星地图,看看地图上有没有黄色、白色、灰白色等图斑,图斑是否和周围有明显不一样。”刘传正提醒公众,如果某地周围都是绿色的植被或树木,单单那一块是白色的,那么那里可能正在发生变形或是掉石头。

“空”是航空遥感。通过使用无人机,人们可以对难以到达的高处进行更详细的观察。比如某地发生了沟道泥石流,人们难以走近监测。无人机可以近距离拍照,并把图像传回,方便人们研判是否存在地质灾害隐患。

“地”是地面监测。“比如滑坡有裂缝,就需要布置裂缝计。我们设定滑动的监测预警值,当达到一定量值的时候,裂缝计就会自动报警。”他说。对于泥石流,工作人员则通过次声仪来监测,如果仪器“听到”了异常,就说明泥石流正在靠近。

地质灾害监测需要“天、空、地”3种“技防”手段,也需要“人防”。“人”就是属地百姓和游客。刘传正提醒,在野外游览期间,如果人们发现山体有裂缝,有变形迹象,早晨去的时候还不大,回来的时候发现变大了,就要立即上报,并组织人员避险撤离。

通过“天、空、地、人”4种手段,我国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取得突出成效。“比如今年7月2日,四川省丹巴县巴底镇一位群测群防员发现泥石流征兆后,立即上报,并组织群众紧急撤离,实现了人员零伤亡。”刘传正说。

发布会上,应急管理部新闻发言人、新闻宣传司司长申展利还特别提醒,面对持续性强降水,公众要密切关注气象部门发布的预报预警信息,避免进入河道、山谷、低洼地带等危险区域,开车出行遇到漫水的路面、桥面,切勿盲目涉水,保护好自身和家人的安全。

热门推荐

detail

四部门出手! 医疗科普不是“流量生意”

虚构病例、夸大效果,假科普、真带货……互联网健康科普乱象将迎来更大力度...

  • post

    “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 留意手机卫星地图里的白色图斑

    • 2025-08-06
    • 0
  • post

    基因组编辑新利器:PCE技术实现染色体“精准编辑”

    • 2025-08-06
    • 0
  • post

    夷陵区两家农业企业获批建立专家工作站

    • 2025-08-06
    • 0
  • post

    15克可致死!这种添加剂“潜伏”多种食物!4招教你辨别→

    • 2025-08-06
    • 0
  • post

    进化到今天的机器人,到底能为老年人做些什么?

    • 2025-08-06
    • 0
  • post

    第二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将学术活动“话语权”交还科学家

    • 2025-08-06
    • 0
  • post

    具身智能,未来值得期待

    • 2025-08-06
    • 0
  • post

    寻访2025荆楚最美科技工作者 | 王卫斌:从军营到田垄,坚持科技为犁深耕沃野

    • 2025-08-06
    • 0
  • post

    世界母乳喂养周|母乳为什么是最好的

    • 2025-08-06
    • 0
  •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发展大道111号
  • 15971620997
  • 85824471@qq.com

友情链接

  • 科普中国网
  • 中国数字科技馆
  • 中国科学技术馆
  • 新华网科技频道
  • 全国科普日
  • 人民网科普中国频道
  • 中国科普博览
  • 科普中国资源中心
  • 新华网科普中国频道
  • 中国气象科普频道
  • 科普中国直播系列
  •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中国网科学中国
  • 中国国家地理
  • 中国气象科普网
  • 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 湖北科普网
  • 科普中国要闻解读
  • 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

鄂ICP备15017417号 鄂B2-20160060 夷陵线上科技馆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 首页
  • 科普知识
  • 科普活动
  • 三科平台
    • 科普
    • 科慧
    • 科创
  • 政策制度
  • 科技人才
  • 科普矩阵

夷陵线上科技馆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