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空通信如何不断联?探测器有副“好嗓子”,地面有双“好耳朵”

    太空中存在许多的高能辐射,无线电信号会受到干扰。那么,我们如何与深空探测器保持通信呢? 1977年9月5日,空间探测器“旅行者1号”发射。从这时候起,它和地面控制中心一直保持着通信,时刻展示人类还未曾涉足的深空。但在2023年11月,人类和“旅行者1号”断联了。准确地说,“旅行者1号”还在向地球传输信号,可惜信号成了无意义的乱码。直到今年4月底,地面团队和“旅行者1号”艰难地重新建立联系。随着人类一步步探索更遥远的太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逐渐浮现:深空通信如何不断联? 旅行者1号探测器遨游深空效果图 与深空探测器联系有多难? 1965年,在美国宇航局兼职的加州理工学院航空学博士生加里·弗兰德罗...

  • 你脑门大,你聪明?这些迷信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

    你身边是否有这样的人?他们每天每周每月看看自己的星座运势,努力“趋吉避凶”;什么卧室的镜子不能这样放;床头不能朝向西方......人们通常认为迷信的原因是教育水平不足,因缺乏足够科学素养,而相信伪科学现象。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常见的几种迷信说法,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 左眼跳财右眼跳灾? 眼皮反复地、无意识跳动的情况,准确来说叫做眼睑震颤,有可能是以下三种原因导致的:累了、压力比较大、摄入的咖啡因过多。偶尔的眼睑震颤很正常,这种症状无痛、无害,通常会自行消失。 图源:pexels 但不管左眼皮还是右眼皮,如果连续跳个几天、几周、甚至更久,那确实有可能是“凶兆”。预示着你可能有眼部相关的疾病,比...

  • 秋忙,注意胡蜂蛰伤

    秋忙,注意胡蜂蛰伤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综合ICU 张晓娟 刘欢 孙同文 55岁的文教授是爬山的爱好者,7月爬山时被胡蜂蛰伤,头、颈、面、四肢红肿,送至医院时呈休克状态,经积极抢救治疗后仍未能挽救他的生命。 71岁的吕爷爷在收玉米时误触胡蜂窝,全身多处蛰伤,出现红肿痛急诊入院。入院时已出现嗜睡、酱油色尿的症状,化验可见肝脏、肾脏、心脏、血液多系统损害,经灌流、透析、激素应用、保护脏器等积极治疗,脏器功能好转后转院治疗。 蜂蛰伤是夏秋季节常见急症,病死率高,通过科普提高大家的认识(图片来源于百度)。 胡蜂的尾针刺破人体皮肤后释放毒素,毒液侵入人体引起中毒,表现为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和直接毒...

  • 千万IP创科普 科技人才话强国丨深化数字化转型 助力构建轨道交通智能化生长

    2021年底,交通运输部印发《数字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交通要全方位向“数”融合。近年来,中国中车聚焦数字化转型,建成全链开放的中车工业互联网和中车大数据中心,推动产业链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改造,致力于打造中国轨道交通装备智能化生态圈。 数字化转型,简单来说,就是企业运用数字技术重塑自身的业务模式、组织结构和企业文化。那么,数字化转型是如何在中车大连公司落地生根的呢? 首先,中车大连公司通过深化数字化快速设计系统的应用,加快基于构型的平台化、模块化产品设计进程,建立数字化研发体系。推进PHM、IETM、CRM等系统建设,并依托PHM、检修MES开展MRO落地应用,建立数字化服务...

  • 沙漠变“湖泊”!塔克拉玛干沙漠怎么了?

    出品:科普中国 作者:石畅(物理化学博士) 监制:中国科普博览 提起沙漠,大家会想到广袤无垠、无数细小的沙子和沙丘组成的“金色的海洋”。沙漠还有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干旱少雨,沙漠的年降水量在250mm以下,位于中国新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平均年降水不超过100毫米,最低的时候不超过10毫米。 沙漠 (图片来源:veer图库) 但是,你知道吗,干旱的沙漠竟然也会爆发洪水。据央视新闻报道,近日,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出现“沙漠洪水”的场景,引发网友关注。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G580沙漠公路新疆洛浦县境内部分路段突发短时洪水,路面被淹没,导致交通受阻。经过当地交警、路政养护部门20多个小时疏导、排水,...

  • 开学怎么学?跟着航天科学家这样做!

    新学期开始了,你准备好迎接学习中新的挑战了吗?读8位航天科学家的故事,跟学他们的学习方法,一起勇攀书山、破浪学海吧。 文案策划:杨斯爽、穆檀、史文慧 设计制作:史文慧 审核:倪茂林,中国宇航学会研究员

  • “北斗+”融合导航与低空经济发展 青年科学家沙龙在京举办

    8月31日-9月1日,“北斗+”融合导航与低空经济发展青年科学家沙龙活动在中国科技会堂举办。本次沙龙由中国科协立项支持,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承担,邀请了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30余位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参加,围绕基于“北斗+”的低空经济发展相关技术及应用、中国低空经济发展与“北斗+”的深度融合、“北斗+”无人机综合导航定位技术等议题开展交流研讨。 沙龙由中国矿业大学李增科教授主持。主旨报告环节,哈尔滨工程大学黄玉龙作《自适应卡尔曼滤波及导航应用》报告,分享了自适应卡尔曼滤波通用理论框架以及面向导航特定应用滤波方法设计方面的研究进展。北京理工大学岳裕丰以“北斗+低空经济:地空协同无人系统自...

  • 大显身手!粘液机器人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机器人技术已经逐渐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在医疗领域,机器人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且重要。传统的医疗机器人,如外科手术机器人,已经在微创手术、精准切除等方面展现出卓越的性能。然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一种新型的机器人技术——粘液机器人,正逐渐崭露头角,并在医疗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粘液机器人,顾名思义,是一种利用粘液特性来实现特定功能的机器人。这种粘液特性主要来源于其表面特殊的材料设计,使得机器人能够紧密地贴合在各种表面上,包括人体组织。这种独特的特性使得粘液机器人在医疗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从微创手术到康复治疗,再到药物递送,粘液机器人都能发挥其独...

  • “伏羲一号”来了!能抗17级超强台风,能发电的巨型“养鱼池”!

    9月4日,全球单体最大抗台型风渔融合网箱平台——中广核“伏羲一号”在广东汕尾建成投运,并完成首批养殖鱼苗投放。 01 “硬杠”超级台风 “伏羲一号”所在的海域气候环境复杂,超强台风是这里的“常客”,建设团队针对该无掩护海域风急浪高、台风频发的恶劣海况环境,创新应用了多项技术对这片海洋牧场进行了加固。 据了解,“伏羲一号”所用的抗台风、防撞击、强防腐的巨型海洋牧场养殖网箱结构设计建造技术,可正面抗击17级超强台风。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02 巨型“养鱼池”:养殖水体达6.3万立方米 “伏羲一号”位于汕尾中广核后湖50万千瓦海上风电场中心场区,由网箱主体结构和上建平台两部分组成。网箱主体结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