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煤”说“智”言:当采煤人遇到智能化,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2024中国贵州国际能源产业博览交易会于6月20日在贵阳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开幕,其中设立的“煤矿智能化技术装备展”格外引人注目。煤矿从业者总是给人一种豪放、粗犷的印象,似乎与智能化不沾边。可是,当智能化的黑科技与“采煤”相遇,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且听“煤”说“智”言! 01 那些智能采煤“黑科技” ▶无人的智能采煤机 当大多数人沉浸在路遥笔下煤矿工人脏苦累、强度大、风险性高的固有印象时,如今在深邃的百米地下,采煤机刀头飞旋,有条不紊地截割煤壁,在采煤工作面却看不到一个人。 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煤炭的神东大柳塔煤矿的采煤工作面,由全自动液压支架支撑(来源:新华社) 这都是无人智能综采技术的功劳。...

  • 尖端芯片给AI装上“超级引擎”

    为适应AI应用,计算机芯片需进行更多并行计算。 图片来源:谷歌公司 科技日报记者 刘霞 美国开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OpenAI)首席执行官山姆·奥特曼等人认为,人工智能(AI)将从根本上改变世界经济,拥有强大的计算芯片供应能力至关重要。芯片是推动AI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其性能和运算能力直接影响着AI技术的进步和应用前景。 英国《自然》杂志网站在近日的报道中指出,工程师正竞相开发包括图形处理单元(GPU)等在内的尖端芯片,以满足未来AI的计算需求。 GPU加快机器学习运算速度 GPU是英伟达公司标志性的计算机芯片。传统中央处理单元(CPU)按顺序处理指令,而GPU可并行处理更多指令,因此可分...

  • 高温来袭 这些消暑误区需要规避

    面对近期的高温天气,我们该如何应对防护?有哪些消暑误区需要规避?一起来了解。 误区一:消暑主要靠空调 天气一热,很多人都离不开空调。事实上,长期在空调带来的恒温下生活,身体的温度调节能力、免疫力都会降低,一旦置于高温环境中,反而更容易中暑。 正确做法是:室内外温度差以不高于10℃为宜。在进入室内后10分钟再开启空调,出门前10分钟关闭空调,并开窗通风。 误区二:午睡贪凉睡地上 夏天,有人喜欢在地板上睡午觉。虽然感觉凉爽,但坚硬的地面不仅透气性差,而且聚湿性强,容易受寒、受潮。 正确做法是:选择凉席加上舒适的卧姿,配合室内流动的空气,风扇不要对着人直接吹。 误区三:穿得少又不动   “稳稳”...

  • 多场活动亮相北京市数字培训基地和数字体验场景主题日

      科普时报记者 史诗   6月14日,聚焦“一场主题日,多场开放日”,北京市2024年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月数字培训基地和数字体验场景主题日举办。  北京市数字培训基地和数字体验场景主题日活动,旨在不断扩大数字培训基地和数字体验场景“朋友圈”,展现更多北京市数字素养与技能成果,鼓励公众打卡参与数字学习和体验活动,促进全民共建共享数字化发展成果,提升北京市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发展水平。AIGC宣传片《AI上数字时代的北京》正式发布   AI主题歌《数字之光》由AI作曲、AI虚拟人演唱,通过一幕幕生动的数字化体验画面,带领大家走进一个不一样的数字世界,点亮璀璨梦想。   创新性AIGC宣传片《...

  • 航天 | 鹊桥二号发射成功,它和一号有何不同?

         咱们的鹊桥二号中继星已经去往月球了,而之所以要发射他,是为了接下来的月背取土任务。什么是中继卫星呢?很简单来说就是个传话筒,想跟月球上的探测器说话,先告诉中继星,中继星再告诉探测器。为啥这么麻烦呢?   因为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关系很特殊,大家都知道月球绕着地球转,但是月球绕着地球转的时候始终只有一面朝向地球,这就导致月球其实是分正反面儿的,咱们在地球上能看到的是正面。正面之前美苏一直在搓,有无人的呀载人的呀,而背面一直以来只是拿探测器绕过去看过,没正经搓过,更没带着泥儿回来过。所以很多人就说上面有外星人啥的。真正落到过月球背面的第一个探测器是咱们的嫦娥四号,2019年实现的。   那...

  • 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

    北京时间5月15日7时18分,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圆满成功。图为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着陆火星表面模拟图。 张高翔 摄 5月15日凌晨1时许,天问一号探测器在停泊轨道实施降轨,机动至火星进入轨道。4时许,着陆巡视器与环绕器分离,历经约3小时飞行后,进入火星大气,经过约9分钟的减速、悬停避障和缓冲,成功软着陆于预选着陆区。两器分离约30分钟后,环绕器进行升轨,返回停泊轨道,为着陆巡视器提供中继通信。后续,“祝融号”火星车将依次开展对着陆点全局成像、自检、驶离着陆平台并开展巡视探测。图为祝融号着陆点。 张高翔 摄 图为国家航天...

  • 今夏我国是否会出现极端高温天气

      近日,全球多国持续遭遇热浪。巴基斯坦大部分地区出现了超过40摄氏度的高温天气,南部信德省此前更是出现52摄氏度的高温,逼近历史极值。热浪也席卷印度,多地气温连续数日超过45摄氏度,已经导致多人死亡。   那么,今夏我国是否会出现极端高温天气?科技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专家。   气候、地形等因素共促高温   最近一段时间,印度北部、巴基斯坦部分地区出现明显高温天气,平均气温比往年高出2摄氏度至4摄氏度,平均最高气温较常年高出2摄氏度到5摄氏度。   “与历史同期相比,近期这些地区的高温天气,整体来说还不是特别极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国家气候中心研究员任国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

  • 从涓涓细流到滚滚洪流,你的逃生时间只有几十秒!

    近日,浙江台州2名驴友在景区探险时不幸被湍急的水流冲走,令人痛心的是,这2人虽被搜救人员找到,但已无生命体征。 图一:驴友横渡溪流被冲走(来源:视频截图) 事发地点为一处荒废景区,平日里峡谷中只有涓涓细流,谁曾想到,它竟然会演变成一场吞噬生命的滚滚洪流。这背后究竟隐藏着哪些风险?为避免类似悲剧发生,我们需要了解哪些科学知识及避险安全常识呢? 01 突如其来的“洪灾” 大自然中,溪流以轻柔、宁静的姿态,在山野之间蜿蜒流淌。然而,当暴雨来袭,这些原本温柔的溪流便可能在顷刻间变成狂暴的洪流,如脱缰野马般汹涌而来,吞噬一切阻挡其前进的障碍。在自然灾害面前,生命显得如此脆弱。山谷间的水位在短短几十秒内...

  • 地震科普:震后如何应对?

    地震直接灾害包括建筑物倒塌、地裂缝、地基沉陷、喷水写砂、山崩、滑坡、泥石流、海啸等,地震次生灾害包括如火灾、灾、有毒有害气体(液体)或放射性物质泄漏、瘟疫等。 一、救护原则 先近后远、先易后难、先挖后救、先救后治、检伤分类,根据伤情采取不同的救护方法,并及早开展心理援助。 二、现场救护 (一)震后自救 1.树立生存信念,千方百计保护好自己。 2.判断所处位置,扩大生存空间,寻找和开辟脱险通道。 3.保证呼吸畅通,闻到异味或尘土较多时,用湿衣服捂住口鼻。 4.不要大喊大叫,尽量保存体力。听到动静时,用砖头、铁器等物敲击铁管或墙壁,发出求救信息。 5.尽量寻找和节约食物、饮用水,设法延长生命,...

  • 拿什么来“拯救”视力?

      随着教室和游乐场越来越多地被虚拟会议和数字设备取代,孩子们注视屏幕的时间激增,户外活动时间急剧下降。为适应短视力任务,儿童的眼轴变长。眼轴伸长提高了视网膜上特写图像的清晰度,但也会使远处的物体看起来模糊,进而导致近视。   一项预测表明,到本世纪中叶,近视将影响世界一半的人口。这意味着,几十年内,近视的发病率可能翻倍。但印度亚拉文眼科医院医生尼兰·帕瓦尔认为,这一预测似乎太温和,近视的发病率有可能会增至原来的3倍。   英国《自然》杂志网站指出:户外活动是预防近视的最佳措施。科学家也在积极寻找其他方法,包括将室外环境引入室内、研发基于光和药物的干预措施等,期望能扭转这一令人不安的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