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刷刷手机就能“探索”外太空!现在智能移动设备都进化到这个程度了?

    依靠全球数百万台安卓智能手机,科学家绘制出了地球电离层迄今为止最详尽的地图之一 普通智能手机或许能成为探索外太空的强大工具。最近,研究人员将全球数百万台安卓智能手机变成了一支灵活的科学仪器大军,绘制出了地球电离层迄今为止最详尽的地图之一,有望将全球GPS技术的准确性提高数倍。 这项研究由谷歌研究院的布莱恩·威廉姆斯(Brian Williams) 领导,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航空航天工程科学系的杰德·莫顿(Jade Morton)教授也参与其中。相关研究结果已于11月13日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利用智能手机标配的GPS传感器,研究人员收集了地球大气层对卫星信号产生的扭曲数据。在此过程中...

  • 科技 | AI的未来是核能?

    人工智能的未来是核能? 2024年10月14日,谷歌(Google)宣布已与核能初创企业凯洛斯能源公司(Kairos Power)达成协议,将从凯洛斯的7座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s)中购买500兆瓦的全天候无碳电力。据报道,两家公司正考虑从第一座SMR开始在2030年进行首次交付,并在2035年前完成全面部署。 在我们传统观念中,一提到“用电大户”“用能大户”,往往会想到钢铁厂、炼油厂等。确实,一个年产千万吨级的钢铁厂,其功耗可达数百乃至上千兆瓦。但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概念、新市场的出现,新的用电大户出现在我们面前——数据存储与计算设施。 PART1 超算中心、数据设施将成为新的用电...

  • 四足机器人完成全程马拉松

    据美国趣味工程网站18日报道,在近日于韩国庆尚北道举行的第22届尚州柿饼马拉松赛上,由韩国科学技术院开发的四足步行机器人“RAIBO2”耗时4小时19分52秒,完成了全程42.195公里的马拉松。这是全球首款完成全程马拉松的四足机器人,证明了其在复杂城市环境中稳定执行交付和巡逻等任务的能力。 完成全程马拉松比赛后,“RAIBO2”的成绩出现在照片墙上。 图片来源:韩国科学技术院 该马拉松赛在14公里和28公里处,均有50米的海拔提升。为了让“RAIBO2”应对这些挑战,团队使用强化学习算法,开发出一种行走控制器,并利用RaiSim应用程序,模拟了斜坡、楼梯和结冰道路等复杂地形,对“RAIBO...

  • 像积木一样的山西应县木塔,为什么可以屹立千年不倒?

    近日,各大社交平台上有座塔很火——应县木塔。有游客在社交平台上发布应县木塔的视频后,引起网友的热烈讨论。不少人表示:看到应县木塔那一刻真的很震撼,后劲太大了...... 图源:某社交平台 作为世界上现存最古、最高的一座纯木构建筑,应县木塔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毕竟,在大部分人的印象中,中国传统的木结构建筑并不高大,帝王的居所多数也就10米到20米高,而应县木塔的高度可达67.31米。当我们面对这座镌刻历朝历代印记的“历史见证者”,确实很难不被触动。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那这么高且古老的木结构建筑到底是怎么保存下来的呢?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聊聊这座与比萨斜塔、埃菲尔铁塔并称世...

  • 航空 | 神十九筑梦九天再出征!为啥总是神舟配“神箭”?

    2024年10月30日,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在“长征二号F”火箭的托举下进入太空,与“天宫号”空间站交会对接,开展新一轮的“在轨轮换”,将接替神舟十八号乘组,继续开展空间科学试验任务。 图片来源:新华社(李鑫 摄) 为啥总是神舟配“神箭”? 作为我国目前唯一一型在役载人火箭,“长征二号F”火箭被命名为“神箭”,肩负着保障航天员安全进入太空的特殊使命和责任。从2003年将我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至今,一直是由她托举神舟飞船进入太空。 图片来源: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 相比于航天员乘坐的飞船,载人运载火箭的技术含量一点也不低。目前世界上只有中国、俄罗斯和美国拥有载人运载火箭。作为载人航天系统的...

  • 海空一体战力!为什么海军空军都需要歼-35?

    2024珠海航展首日,我国新型隐形战机歼35A惊喜亮相,飞行表演动作干练、流畅,像一道银色闪电划破天空。为什么海军空军都需要歼-35?它与美国的战机相比又有什么特点? 歼-35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自主研制的一款第五代隐形战斗机,是FC-31隐身战机的改进型,具备隐身、超音速巡航、超视距作战等先进能力。歼35的机体设计不仅适合在航母上起降,还具备强大的空中作战能力,它具备可折叠机翼、加固前机轮等适应航母起降的特点。歼-35还装备了氮化镓有源相控阵雷达、光电分布式孔径系统、光电瞄准系统等高端电子设备,使其在信息获取和目标锁定方面具有极强的优势。 歼-35具有强大的机动性,其载弹量和航程均得到了显...

  • 只做实验,不发电?中国核研究堆走向全世界

    在中国加入国际原子能机构40周年之际,中国决定面向世界开放12个核科研设施和实验平台,涉及核基础科研、材料与部件辐照测试、同位素生产制备、反应堆热工水力、核环境模拟及核设备测试、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核聚变实验研究等诸多领域。其中,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建设的中国先进研究堆(CARR),是核科学实验和中子散射研究的重要平台,其技术指标位于世界同类研究堆前列,作为研究型核反应堆面向全世界开放。 那么,什么是研究型核反应堆?为什么要面向全世界开放共享?我们究竟能用它来做什么科学实验?中国先进研究堆的未来前景如何?我是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员——罗会仟。今天我们一起聊一聊走向世界的研究型核反应堆——...

  • 农业 | 动物也要打疫苗?疫苗背后的神奇力量,你绝对想不到

    “嘿,打疫苗啦!” 听到这句话,你是不是有点儿害怕? 别怕,打针只疼一下,要是生病了,那可是要难受很久的,而且对身体也不好。 说起疫苗,你一定不陌生。我们刚一出生,就要接种卡介苗和之肝疫苗,随着慢慢长大,还要陆续接种其他疫苗,比如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水痘疫苗等,种类真不少。 打疫苗是为了预防各种疾病。至于疫苗为什么能预防疾病,我们得先从人体的免疫系统说起。 我们的周围可谓“危机四伏”——到处都是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等,它们绝大多数都能与我们和平共处,但有“少数派”会给我们惹麻烦,让我们生病,这类有害微生物,我们把它们统称为病原微生物。 该怎么对付这些爱惹麻烦的病原微生物呢?幸好,我们体内有...

  • 物理学家发现首个“三星黑洞”?为何这种现象如此罕见

    作者:苟利军 黑洞一直是大众喜爱的话题。在宇宙中,恒星级黑洞由大质量恒星的核心坍缩形成,它常通过剧烈的超新星爆发或较温和的“直接坍缩”产生。前者会导致黑洞或中子星获得比较明显的“出生踢”,也就是通过黑洞在诞生时的不对称爆炸时获得额外速度。然而,黑洞是否普遍具有出生踢及其对周围天体的影响仍是未解之谜。最近,科学家对天鵝座V404系统的研究首次揭示了恒星级黑洞的三星系统结构,为经典黑洞形成理论带来新挑战。大家好,我是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的苟利军,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最近的黑洞发现。 我们刚刚提到,恒星级黑洞起源的两种主要模型是超新星爆发和直接坍缩。超新星爆发是大质量恒星在耗尽核燃料后,由引力坍缩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