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脑机接口让实时意念“说话”,有助失语者重拾流畅交流能力

    科技日报记者 张梦然 英国《自然·神经科学》31日发表的一项研究报道了一项新脑机接口技术,其可将大脑中言语活动实时转换成有声词汇,即能让实时意念“说话”。该技术可以帮助失语者重拾实时流畅交流的能力。 当前面向言语的脑机接口一般在个人无声地尝试说话与计算机的有声输出间会延迟几秒,无法实现流畅清晰的交流。这会在聆听者与说话者之间造成交流不畅和困扰。 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和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此次开发了一款无声脑机接口,并将它植入了一名47岁四肢麻痹(四肢和躯干瘫痪)女性的大脑,这名女性在一次卒中发作后已有18年无法说话或发声。 研究人员让她在大脑中用意念讲出包含1024个独特词汇的完整句子,同...

  • 冰箱里冷冻的食物能存好几年?冰箱使用常见误区要注意→

          这次315消费者权益日,很多网民纷纷在短视频平台以“315应该曝光我奶奶(妈妈)”等标题,晒出老年人在冰箱里存放若干年前的食物,并表示还能吃,部分大V还将这一现象拍成了段子,在网上引起热传。那么“冰箱里存食物存好几年”的做法合适吗?   先说结论,这些段子,当作开玩笑乐一乐就可以了,生活中,咱们还是要妥善使用冰箱,别吃过期食物。同时我们还要提醒家里的长辈,并定期帮他们收拾冰箱。接下来咱们就详细说说有关使用冰箱的常见误区和注意事项。   食物放进冰箱   就像进了“保险箱”?   很多朋友特别是老年人生性节俭,总觉得冰箱能把病菌冻死,剩下的食物只要进了冰箱冷藏室就像进了“保险箱”,很...

  • 换一换食用油,健康风险大大降低!

    平时家里做菜,肯定少不了用油,但做菜到底用什么油更健康,很多人搞不清楚。毕竟食用油的种类实在太多,花生油、葵花籽油、玉米油、大豆油、猪油、黄油,等等,完全摸不着头脑。 食用油到底应该怎么选?其实答案很简单,只需记住两点:①优先选择植物油,时常换着吃;②看烟点。 为什么建议食用油时常换着吃? 食用油时常换着吃能摄取更多种类的不饱和脂肪酸,更健康。我们平时用的食用油可分为植物油和动物油,比如: 大豆油、花生油、葵花籽油、菜籽油、芝麻油、玉米油、橄榄油等; 猪油、牛油、羊油、奶油(黄油)等。 不同的食物油,最主要的区别就是脂肪酸的组成有所不同。根据我国《中国居民膳食营养指南(2022)》荐,饱和脂...

  • 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比例达到15.37%

    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迎来历史性突破。2025年2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4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5.37%。数据显示: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2018—2020年的年均增幅为1.05个百分点,2020―2023年的年均增幅为1.19个百分点,而2024年在2023年14.14%的基础上提高了1.23个百分点。 我国不仅提前一年完成此前《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以下简称《科学素质纲要》)提出的2025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超过15%的发展目标,年均增幅还呈现加速提高态势。这背后有何深...

  • 鸦鹊岭镇:油菜花田变身农业科普阵地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望作信、汪世洁)3月下旬,夷陵区鸦鹊岭镇凤凰村上千亩油菜花美丽绽放,在春日暖阳的照耀下,呈现出一片耀眼的金黄。 这片油菜花田可不只有美景,更蕴含着丰富的农业科学知识。花海中,虫情测量仪静静伫立,实时监测害虫动态,为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提供关键数据。周边展示区详细介绍了农作物生长过程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的要点,从播种到收获,每一个环节都有科学讲解,让游客深入了解粮食种植背后的学问。 在这里,游客们不再只是单纯欣赏风景,而是置身于农业科普的户外大课堂。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前来,一边欣赏油菜花的烂漫,一边学习农业知识,在游玩中拓宽视野。将农业科普与自然景观有机结合,...

  • AI能否“爆改”农业?

    2024年12月19日,江西省瑞昌市高标准设施蔬菜示范中心,工人正在采摘西红柿。魏东升摄(人民视觉) 3月16日,山东青岛莱西市沽河街道,植保无人机、长臂喷雾机在田间对小麦进行管护。张进刚摄(人民视觉) 3月21日,无人巡检机器人在天津一家智慧农业园区内巡控。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摄 湖北秭归,装载“AI大脑”的无人机在山地果园中穿梭,自动识别田埂、沟渠、电线杆等复杂地形特征;广东茂名,荔枝产业大数据平台完成DeepSeek本地化部署,病虫害诊断更加高效准确…… “AI+农业”,近年来有不少尝试。随着AI大模型技术不断升级,农业各领域、各环节又将迎来哪些机遇?这些尝试效果如何?记者进行了采访...

  • 食品新规来了!事关每个人,以后买东西这样看标签→

    2025 年 3 月 27 日,国家卫健委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 50 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 9 项标准修改单。 其中,《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2025)、《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28050-2025)这两项跟大家平时饮食和生活相关度最高,今天咱们就来分几个角度,聊聊其中那些亮点和最值得消费者关注的地方。 “零添加”禁用,标签更规范方便 很多食品企业利用消费者追求“天然”、不喜欢食品添加剂的心理,采用“不添加”“零添加”等声称吸引消费者购买。但这实际上误导了消费者,污名化了食品添加剂和食品行业。 新标准明确规定,预包装食品不允许再使用“不添加”...

  • 污水变资源 微藻“显神通”

    3月18日,在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实验室,合成微生物组与污水资源化创新团队科研人员在交流实验方案。新华社记者 刘坤 摄 近年来,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合成微生物组与污水资源化创新团队,针对污染物转化与污水资源化进行了一系列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微藻处理后的生活污水、水产养殖尾水、畜禽养殖污水、榨菜生产污水、酿酒污水和黑臭水体等,不仅水质达到排放标准,还能变废为宝,转化为饲料和生物肥料。 “微藻指那些在显微镜下才能辨别其形态的微小的藻类群体,我们筛选培育以污水中所含的碳、氮、磷等元素为‘食’的微藻,利用它们将污水中的污染物转化为饲料和生物肥料,从而实现污染资源化利用、二氧化碳减排等目标...

  • 3月科普书榜:少儿科普(5本)

    《了不起的仿生科技》,袁岚峰主编 张周项执行主编,张周项著,苏奕妍绘,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这本书为孩子们展示了一个充满创意与智慧的仿生世界。从模仿鸟类飞行的无人机,到借鉴蝙蝠回声定位的声呐系统,仿生科技让我们从自然中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孩子们将通过本书了解这些仿生技术的原理、应用以及它们如何推动科技的进步与发展,感受大自然与人类智慧的完美结合。 “儿童生命教育绘本系列”,[日]须田研司主编,[日]久保秀一 [日]小岛一浩摄影,[日]入泽宣幸文,邱博译,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儿童生命教育绘本系列”是一套利用微距拍摄的科普童书,全书共8册,分别为《歌唱家蝉》《舞动的蜻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