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科普知识
  • 科普活动
  • 三科平台
    • 科普
    • 科慧
    • 科创
  • 政策制度
  • 科技人才
  • 科普矩阵

科普知识

  • 首页
  • 科普知识

科学饮水,健康相随:日常饮水的正确打开方式

  • 健康中国
  • 2025-03-17
  • 237

6pbNEYnHYDrhkD7n.png


科学饮水,健康相随

生命的延续离不开水。水不仅是构成人体组织的主要成分,还具有参与体内新陈代谢、维持体液正常渗透压及电解质平衡、调节体温、润滑等多种生理功能。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饮水量不足已成为我国居民当中的普遍现象。科学研究表明,饮水不足会降低机体的认知能力、身体活动能力,增加肾脏及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风险;增加饮水量和排尿量可能降低泌尿系统疾病的发生风险。因此,科学饮水至关重要。科学饮水需做到以下几点。

1、主动饮水,少量多次。感觉口渴是身体明显缺水的信号,因此,不要等到口渴了再喝水,而是应该主动喝水。喝水可以在一天的任意时间,每次 1 杯,每杯约200毫升,建议早晚各喝一杯水;进餐前不要大量饮水,否则会冲淡胃液,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

2、足量饮水,首选白开水。饮水不足会影响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因此,应足量饮水。在温和气候条件下,低身体活动水平的成年人每天应喝7~8杯水。当然,处于不同环境、生理状态的人对水分的需求也会发生改变,可通过口渴、排尿次数、尿液量和尿液颜色来判断自己是否缺水,从而及时补充水分。白开水不会给机体增加能量,如果觉得没有味道,可以在水中加入柠檬片、薄荷叶等,改善口感。

3、饮水温度适宜,不宜过高或过低。口腔和食管表面黏膜的温度一般为36.5~37.2摄氏度,适宜的饮水温度在 10~40摄氏度。过高会给口腔和食管造成损伤,过低会刺激肠胃以及血管,引起胃绞痛、头痛、呕吐等症状。

热门推荐

detail

立秋了,“热凉交替”该注意点啥

又到立秋,节气交替之际,养生保健方面需要做哪些准备? 6日,国家卫健委...

  • post

    马铃薯物种起源有新发现

    • 2025-03-17
    • 0
  • post

    四部门出手! 医疗科普不是“流量生意”

    • 2025-03-17
    • 0
  • post

    “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 留意手机卫星地图里的白色图斑

    • 2025-03-17
    • 0
  • post

    基因组编辑新利器:PCE技术实现染色体“精准编辑”

    • 2025-03-17
    • 0
  • post

    夷陵区两家农业企业获批建立专家工作站

    • 2025-03-17
    • 0
  • post

    15克可致死!这种添加剂“潜伏”多种食物!4招教你辨别→

    • 2025-03-17
    • 0
  • post

    进化到今天的机器人,到底能为老年人做些什么?

    • 2025-03-17
    • 0
  • post

    第二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将学术活动“话语权”交还科学家

    • 2025-03-17
    • 0
  • post

    具身智能,未来值得期待

    • 2025-03-17
    • 0
  •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发展大道111号
  • 15971620997
  • 85824471@qq.com

友情链接

  • 科普中国网
  • 中国数字科技馆
  • 中国科学技术馆
  • 新华网科技频道
  • 全国科普日
  • 人民网科普中国频道
  • 中国科普博览
  • 科普中国资源中心
  • 新华网科普中国频道
  • 中国气象科普频道
  • 科普中国直播系列
  •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中国网科学中国
  • 中国国家地理
  • 中国气象科普网
  • 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 湖北科普网
  • 科普中国要闻解读
  • 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

鄂ICP备15017417号 鄂B2-20160060 夷陵线上科技馆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 首页
  • 科普知识
  • 科普活动
  • 三科平台
    • 科普
    • 科慧
    • 科创
  • 政策制度
  • 科技人才
  • 科普矩阵

夷陵线上科技馆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