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科普知识
  • 科普活动
  • 三科平台
    • 科普
    • 科慧
    • 科创
  • 政策制度
  • 科技人才
  • 科普矩阵

科普知识

  • 首页
  • 科普知识

即将入伏!今年的三伏天只有30天?什么时候最热?

  • 科普中国
  • 2025-07-17
  • 45

审核专家:叶海英 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中国气象报社)新媒体中心副主任

本周日,将迎来一年中最闷热的时段——三伏天。民间常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如何判断是否“入伏”?为什么三伏天有长有短?

什么是三伏天?

三伏天通常出现在小暑和处暑之间,也就是阳历7月中旬至8月中旬,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也具有天气太热,宜伏不宜动的意思。

HeJZMYETAA51xbBb.jpg

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湿度最大、气压最低、风速最小的闷热时段。

今年三伏为何是30天?

今年三伏天7月20日入伏,8月18日出伏,共计30天,将打破近十年“40天长三伏”的惯例,成为近年来“最短”的三伏天。

三伏天的推算,依据的是我国传统的干支纪日法,以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作为初伏的开始,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的起始。而初伏与末伏之间,便是中伏。

由于庚日的循环周期为10天,这使得初伏和末伏的时长固定为10天,中伏则可能是10天或20天,从而导致三伏天的总时长在30天到40天之间波动。

r64y5Z2RY9RxhBk6.png

2025年三伏天日历 来源:@人民日报

具体到2025年,夏至是6月21日,夏至后的第一个庚日是6月30日(庚午日),第二个庚日为7月10日(庚辰日),第三个庚日,也就是入伏的日子,是7月20日(庚寅日)。所以,2025年的初伏从7月20日开始,至7月29日结束。

中伏从初伏之后的第一个庚日,即7月30日(庚子日)起,到8月8日结束,共10天。立秋在8月7日,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是8月9日(庚戌日),末伏便从这一天开始,一直持续到8月18日,末伏完全在立秋之后,形成“秋包伏”格局。

由此可见,2025年的三伏天属于“短三伏”,共计30天,因此今年的三伏天较往年少了10天,但这不意味着闷热程度会因此而降低。

南北方的伏天,体感一样吗?

首先,我们可以的肯定是,南北方的伏天在体感上,是不同的。

北方内陆受大陆性气候影响,三伏天以“高温干燥”为主;而南方沿海地区多受季风影响,三伏天呈现“湿热交蒸”特征。

此外,受到特殊地形的影响,云贵高原、青藏高原等地区得益于因海拔较高的优势,三伏天气温显著低于同纬度地区。

为何中伏最热?

中伏之所以成为三伏天中最热的阶段,是热量累积效应、大气环流控制、水汽条件及昼夜温差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热量累积效应:中伏处于夏至后第三至第四庚日之间,此时太阳直射点虽已南移,但地表热量收支仍呈现“吸收远大于释放”的状态。从夏至开始,地表每日吸收的太阳辐射远超夜间释放的热量,热量持续累积至中伏达到峰值。

大气环流:中伏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副热带高压稳定控制,其内部下沉气流形成了晴朗少云(抑制云雨发展,太阳辐射直接加热地表);下沉增温(气流下沉过程中压缩增温,进一步推高近地面气温);风速减小(高压内部气压梯度小,热量不易扩散,导致热空气停留时间更长)等气象特征。

图片

水汽条件加剧闷热感:中伏时,我国东部地区受东南季风影响,水汽输送充沛,相对湿度较高,更易带来闷热潮湿的体感。

昼夜温差缩小:中伏期间,热量持续累积导致地表无法通过夜间散热释放积温,进一步加剧高温累积效应

热门推荐

detail

病毒纳米纤维技术:精准猎杀癌细胞的 "生物智能武器"

癌症治疗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正在改写医学教科书。香港中文大学研究团队近日...

  • post

    登革热高发季,身体发出的5个“红色预警”别忽视

    • 2025-07-17
    • 0
  • post

    面对突发暴雨洪涝灾害,公众如何做好自我保护?

    • 2025-07-17
    • 0
  • post

    即将入伏!今年的三伏天只有30天?什么时候最热?

    • 2025-07-17
    • 0
  • post

    实测11款,100%检出甲醛!你买的“捏捏乐”可能有毒

    • 2025-07-17
    • 0
  • post

    "女猪倌"打造"4S"店 惠企利民进万家

    • 2025-07-17
    • 0
  • post

    汛期有前后之分?前汛期转入后汛期,科学防汛这样防→

    • 2025-07-17
    • 0
  • post

    1935.3克样品,首次揭示!

    • 2025-07-17
    • 0
  • post

    科技赋能 打造“绿色智慧粮仓”

    • 2025-07-17
    • 0
  • post

    解水忧、兴水业、护生态——滇池流域现代化灌区建设见闻

    • 2025-07-17
    • 0
  •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发展大道111号
  • 15971620997
  • 85824471@qq.com

友情链接

  • 科普中国网
  • 中国数字科技馆
  • 中国科学技术馆
  • 新华网科技频道
  • 全国科普日
  • 人民网科普中国频道
  • 中国科普博览
  • 科普中国资源中心
  • 新华网科普中国频道
  • 中国气象科普频道
  • 科普中国直播系列
  •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中国网科学中国
  • 中国国家地理
  • 中国气象科普网
  • 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 湖北科普网
  • 科普中国要闻解读
  • 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

鄂ICP备15017417号 鄂B2-20160060 夷陵线上科技馆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 首页
  • 科普知识
  • 科普活动
  • 三科平台
    • 科普
    • 科慧
    • 科创
  • 政策制度
  • 科技人才
  • 科普矩阵

夷陵线上科技馆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