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率和死亡率10年居榜首 肺癌为何难防又难治
4月15日至21日是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宣传周的主题是“科学防癌 健康生活”。
提及癌症,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可能会是拥有“癌中之王”称号的胰腺癌。但实际上,肺癌已经蝉联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双料”榜首达10年之久。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肺癌新发病例约250万,死亡病例约180万,其中我国新发病例106万,死亡病例超过73万。形势可见一斑。
“肺癌如此高的致命性,主要源于其‘沉默’的特性。”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呼吸科副主任韩国敬说,早期肺癌就像是潜伏在身体里的“刺客”,可能好多年都悄无声息。即便是出现一些症状,也有可能被误认为是普通的呼吸道疾病。而等到患者出现胸痛、久咳、血痰等明显症状,基本就进入了中晚期,此时癌细胞已经通过淋巴、血液或种植转移扩散至脑、骨等器官,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对于晚期且转移的肺癌患者,常规的治疗手段已经很难彻底治愈了。即便经过规范治疗,复发风险也很高,生存率显著降低。
吸烟是导致肺癌的“头号元凶”,80%以上的肺癌都和长期主动吸烟或被迫吸入“二手烟”有关。研究表明,吸烟者患肺癌的风险是不吸烟者的10到13倍。
当然,肺癌的发生不是由单一因素造成的。“遗传因素、长期生活在空气污染严重的地区、女性长期受厨房油烟侵扰,以及长期接触石棉、煤烟焦油等有害物质,都会增加患肺癌的风险。”韩国敬说。
肺癌凶险,但也并非不能防治。
徐州市肿瘤医院放疗科副主任医师郭峰建议,40岁以上、长期吸烟、有肿瘤家族史以及有职业暴露史的高危人群,最好每年做一次肺癌筛查。“健康人群也要尽早戒烟,远离‘二手烟’,积极治疗肺部慢性疾病,尽可能避开室内外空气污染,从根源上降低患肺癌的可能性。”
医学筛查和诊断,对肺癌防治至关重要。郭峰介绍说,低剂量螺旋CT“火眼金睛”,能精准发现肺部的微小病灶,是肺癌筛查的首选方法,特别适合高危人群定期检查;痰液细胞学检查,可以在痰液里寻找癌细胞的踪迹;支气管镜检查就像派出一个“侦察兵”,能直接深入气道查看是否有病变;活检则是确诊肺癌的“金标准”,能通过病理结果确定肿瘤的性质,为后续治疗提供方向。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肺癌治疗也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如果我们不再将肺癌等同于“吸烟者的专利”,增强早筛意识,肺癌或有望褪去其“双冠王”的冠冕。“肺癌防治不仅仅是医疗技术的较量,更是全社会健康观念的觉醒。”郭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