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病让人“痛到扭曲”!一文了解什么是基孔肯雅热

关节痛到动不了?
还突然发高烧?
最近,一种叫 “基孔肯雅热”
的传染病悄然进入视线
这个由蚊子传播的陌生疾病
与登革热有何不同?
该如何有效预防?
感染科杨帆主治医师为您解答
1、什么是基孔肯雅热?
基孔肯雅热(俗称“关节剧痛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CHIKV)引起,主要经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蚊媒性传染病。这个听起来拗口的名称,其实源自非洲坦桑尼亚的斯瓦希里语“Chikungunya”,意为 “变得扭曲 ”,形象地描绘了患者因剧烈关节疼痛而弯腰屈膝的样子。
早在1952年,坦桑尼亚就首次发现了基孔肯雅热,截至2025年6月,全球报告约22万例,死亡80例。我国虽不是传统流行区,但存在输入风险。2025年7月,广东发生了输入引起的基孔肯雅热疫情,截至7月26日累计报告4824例,均为轻症。
我国人群对基孔肯雅热普遍易感,但感染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下列人群属于高危人群,需高度警惕重症风险:
· 新生儿(特别是围产期感染)
· 65 岁以上老年人
· 慢性病患者(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
· 妊娠晚期孕妇(可能垂直传播给胎儿)
2.基孔肯雅热会人传人吗?
基孔肯雅热感染后的潜伏期一般是 1~12 天,大多数患者为 3~7 天,这个期间没有传染性,在发病后 7 天内会进入传染期,此时血液中的病毒含量最高。
其主要通过“人-蚊(主要是伊蚊)-人”循环传播, 即基孔肯雅热患者或隐性感染者被蚊虫叮咬→病毒进入蚊体繁殖→蚊虫再叮咬健康人,病毒进入人体导致隐性感染或发病。所以,如果仅仅是日常接触,一般不会传染基孔肯雅热,但防止“蚊传人”非常重要。
3.基孔肯雅热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大多数患者会出现典型的“热-痛-疹”三联征:
① 突发高热:常达 39~40℃, 持续 1~7 天,可能呈“双峰热”(退烧后再次发热)。
② 剧烈关节痛:主要累及手腕、脚踝、手指等小关节,腕关节剧烈疼痛是典型特征, 常常伴随关节肿胀、晨僵等症状,严重时影响活动或行走。通常 1~3 周会缓解,部分病例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
③ 皮疹:常在发病 2~5 天后出现,表现为躯干、四肢或手掌足底出现红色斑丘疹, 伴瘙痒,数日后脱屑、消退。
4.基孔肯雅热与登革热、疟疾有啥区别?
基孔肯雅热常常与其他蚊媒性传染病相混淆,尤其需要与登革热相区别。一张表格帮您分清:
5.基孔肯雅热如何预防?
基孔肯雅热可防可控,病死率极低( <0.1%)。其预防的核心就是做好防蚊灭蚊,阻断病毒传播链:
·清积水:每周定期清理花盆、花瓶、托盘、水槽等积水容器,杜绝幼蚊孳生。
·灭成蚊:室内使用蚊香、蚊液、蚊拍,室外配合社区消杀。
·防叮咬:家中门窗尽量安装纱门纱窗,卧室使用蚊帐;外出穿浅色长袖衣裤,裸露皮肤涂驱蚊剂,避免蚊虫吸血的高峰时段(清晨、黄昏)外出。
6.基孔肯雅热如何治疗?
目前,基孔肯雅热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治疗核心是缓解症状:
(1)休息补液:急性期(发病 1 周内)卧床休息,充分饮水或口服补液盐。
(2)退热止痛:首选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禁用阿司匹林、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未排除登革热时可能增加出血风险)。
(3)皮疹处理:炉甘石洗剂外用, 口服抗组胺药缓解瘙痒。
(4)防蚊隔离:发病期间需在蚊帐内休息,避免被蚊虫叮咬后传播病毒。
7.出现哪些情况需立即就医?
若出现以下情况,可能是重症的预警信号,请立即就医:
(1)持续高热>72 小时不退;
(2)剧烈头痛或意识模糊;
(3)呕吐带血、皮下瘀斑等出血倾向;
(4)胸闷心悸、呼吸困难。